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圆觉经》讲座 三  

《圆觉经》讲座(三)2010051527
 
时间:2010年05月15、27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台北精舍
纪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忆玫
 
今天要讲的是《圆觉经》〈普眼品第三〉。
 
我们来看经文:「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个时候,普眼菩萨就从大众中,从座位站起来,「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祂就问:「大悲世尊,」希望世尊能够「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不但为当时参与法会的菩萨众,还要为没有来参加法会的、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演说」,说什么呢?说「菩萨修行渐次」,也就是菩萨修行的时候,一步一步是怎么做的?
 
「云何思惟?云何住持?」菩萨修行要怎么想?要怎么住持?住就是把握住这个方法,持就是保持它,如何把这个方法好好的把握住,好好的去执行。普眼菩萨要请世尊讲「菩萨的修行渐次」,就是菩萨修行的时候,祂是一步一步怎么做的?在这么一步一步做的时候,要怎么去想?又要怎么去执行?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际而真实。
 
接着普眼菩萨又说:「众生未悟,」末法时期的众生还没有开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有什么方便法?众生没有开悟,他完全不懂,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在完全不懂的状况下也可以做,这就是作何方便,让他们没有开悟的都能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末法时期,像这样子没有开悟的众生,他没有正确的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听到佛说圆觉三昧,就是前面两章讲的圆觉三昧,他们都不懂,他们听到世尊说的三昧,说的那么高超,「心生迷闷」他们一点都不懂,一定非常的迷惑、又很烦闷,完全不明白,不知所云。「即于圆觉不能悟入」这样子的话,众生对于圆觉三昧,这个大陀罗尼门圆觉,他怎么会进去?怎么能够开悟?怎么能够入这个三昧呢?「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希望佛能够为我们菩萨辈,以及末世的众生,说一个巧妙的好办法,让我们在不懂的情况下,也能够懂。「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普眼菩萨问得非常真切而实际。实际的状况也真的是如此,如果已经开悟、已经懂了,当然佛说圆觉三昧都没有问题。问题就是在末世时期,众生根本都不懂,都不知道、不明白,在不明白的状况下,如何能够变得明白?普眼菩萨提出来的问题是实情,众生当然是没有悟,当然是不懂。所以祂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不懂的时候,怎么样才可以变懂?」
 
菩眼菩萨就是请世尊来解这个问题。佛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要问祂问题,你问祂了,祂就会讲,你没有问祂,祂也不晓得要讲。你问的非常真切,祂就会讲得真切;这个普眼菩萨是问得非常贴切,而且真实。祂真的看到了末法时期众生真正的困难处,祂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祂就这么问了。
 
菩眼菩萨会这么问,当然是对众生非常的了解。祂为什么会对众生非常了解?因为祂对众生很慈悲;对众生如果不慈悲的话,不会那么了解;也就是祂对众生非常的体贴,才能够晓得众生真正的困难;如果不够体贴的话,是问不出这个问题的。祂知道众生的困难,这种体贴,就是一种慈悲。有这样的慈悲的心,才问得出这样的问题;当祂这样子问出来的时候,就感动了世尊。
 
所以这个时候世尊就回答了。「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世尊说,你能够为菩萨和末世众生问修行渐次,也就是问修行的程序、步骤,一步一步该怎么做?在修行渐次当中,是怎么思惟、怎么想?是怎么实践、怎么做的?「乃至假说种种方便」就是举一些实例。「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释迦佛被普眼菩萨的慈悲心感动,就说:我来教你、我来教你。「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世尊说,新学的菩萨以及末世众生,想要得到如来净圆觉心──就是圆觉大陀罗尼门,「应当正念」,应当要有正确的观念;正念就是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观念是什么呢?「远离诸幻」,就是要远离这些幻化的部分,只要是幻化的部分都要远离,你要有这个观念。正念就是「远离诸幻」,就是离开这些幻化。
 
「先」就是第一步怎么做。修行渐次的第一步做什么呢?「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修空观──奢摩他行就是空观。空观怎么修?就是心中妄想不起、妄念不起;所有的妄念都不起,这就是空观。也可以说,把心静下来不起妄念。「坚持禁戒」坚持守戒,戒有很多,所有的禁戒都要坚持守住。要守戒,这是第一步。我们修行在做的就是要守戒,妄想、妄念不起,就是这样。
 
接下来「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把你教的人安顿好,因为这些新学的菩萨大概都会有徒弟,没有徒弟可能也有亲属,先要把他们安顿好,自己到一个安静的房间里面静坐。这个步骤就是修行渐次的第一步,这一步是能做到的,即便你还没有开悟,你都不懂,还是可以做到这修行的第一步。
 
「宴坐静室」,在这个静室里面做什么?「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恒作是念」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一直这么想。「恒」就是一直,一直这么认为、或是这么思惟、这么想。怎么想?想什么呢?就想「我今此身」,我现在这个身体,「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我这个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的。
 
说到这里,我就要讲一下,世尊说法是对当时印度的人讲的,当时印度人他们的文化里认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组合起来的」,所谓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是由这四个东西组合起来的,所以世尊才会跟他们这样讲。如果是我们现在的话,我们会认为身体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原子、分子;那个时候是说四大。
 
我们还是顺着经文来看。世尊说:「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这几样东西都是属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这些都属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手会动,身体会摇摆,只要这个动呀、转呀、或者心脏会跳,这些都是风。身体的热气、温度就属于火。也就是整个身体都归于这四大。
 
「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把这四大拆散、分开的话,「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你的身体在哪里?把你拆散了以后,你在哪里?现在的话则是说:把身上所有的原子、分子都分开、把它解散了,那你的身体在哪里?拆开了,当然身体就没有了。「即知此身毕竟无体」拆散了就没有了,所以你没有身体,那你的身体是什么呢?「和合为相」身体只是组合起来的一个组合相;合起来的组合相叫做身体,但组合相又不是地水火风,也不是原子、分子。所以说,四大并不是你的身体。但是四大组合以后,产生了一个和合的相,那个和合的相就叫身体。
 
「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所以实际上,这个身体这个相是幻化的,是一个组合起来的相。大家听到这里,可能不会有那么实际的感受,我来举一个例子,例如汽车,你把汽车所有的零件统统拆开,把它摆在那里,一个都不少,摊开来;这一摊开来,当然就变成是各式各样的零件。那我就要问:「汽车在哪里?」汽车没有了。你说那些零件就是汽车吗?零件不是汽车呀,那是零件;它也不会跑,也不能载人呀!真正的汽车,一定要把它组合起来。组合起来它才可以动,可以载人,那个时候才叫做汽车。所以这个汽车是一个和合的相,也不是真实的。这个情况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把身体的四大拆散了,也就是把我们的原子、分子统统拆散,拆散就没有身体了,只是原子、分子,所以「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四缘假合,妄有六根;」把四大组合起来,就有一个和合的相,这个相就是身体,这个身体就是六根,所以这个六根也都是幻化的,这六根是和合为相的一个妄有。我们现说的话,就是原子、分子组成和合的相,形成所谓的六根,所以也是一个幻相。「六根、四大中外合成,」你的这个身体,就这样有了六根;也就是说六根是四大组合起来,或说是原子、分子组合起来的和合相,就成为我们的身体。
 
「妄有缘气于中积聚,」当这个身体和合成功的时候,身体就「妄有缘气」,它就好像有了各种关连性;缘就是关连性,就是这个跟那个有关连、那个又跟什么有关连…,身体中间就是一层层有很多关连;也就是有很多连结、很多互动。这样子的关连就好像一股气,「于中积聚」就在这个六根里面汇集起来;这些缘气,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很多讯息,会给你很多感觉。你有六根,每一个根都会有感觉,那些就是缘气;那些感觉就聚拢起来了。
 
「似有缘相,」好像有很多相互关连的相,这个跟那个有关连、那个跟另外一个又有关连,层层关连的一种关连相;关连也是一个可以被你感觉的对象,那个就是缘相。我们也会连贯出很多逻辑、很多道理,或者厘出一些说法、一种想象,这些都是缘气,就会聚积在那里。「假名为心」这个就是我们以为的识心。这些是不是很实际呢?我们实际上就是这个状况,这就是在讲我们的心理反应,或者是情绪反应、感情反应,彼此层层相连,这个跟那个有关系、那个跟别个有关系…,都是互有关连,这个就是缘。
 
我们也可以用电脑来比喻,电脑硬体里面灌进了软体、各种作业系统,然后又放了好多资讯,这些就好比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会收集好多好多资讯、影像、知识、经验、学问,然后呢?就在那里想东想西,这些就是缘相。「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这些缘相是识心,我们称它为心,指的是识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这个似有缘气缘相呈现的假名为心;那么如果没有六尘,这个心就不能存在。也可以说,这一个虚妄的心,这样的识心,是由六尘的影像组起来的,如果没有六尘的影像,就没有办法组成这样子的心。
 
「四大分解,无尘可得」;六尘也是由四大组起来的,如果把四大拆开了,六尘也就不见了。什么是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用我们现在的话,原子、分子拆开了就是色尘;再把这个色尘拆散,你只要拆到基本粒子,它的寿命都很短,一下子就没有了,还是空的。所有的这些基本粒子,寿命都很短,短得不得了,比一秒的10-10还要短;你只要把它拆到那里,一定就是全部不见了,一定是没有的。所以,世尊说的这些话用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四大分解,无尘可得」尘就没有了。「于中缘尘,各归散灭」那些因尘而互有连结的各种关系、关连,当然也不存在、也没有了,六尘全部都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你这个缘心,终究是没有了、是不存在的。到这里就说明了,心不存在,身体也是不存在的。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众生的幻身没有了,幻心也就没有了;「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也没有了;「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也没有了;「幻灭灭故」连幻灭都没有了,「非幻不灭」只有那个不幻的,祂不会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就好像一面镜子,上面有一层污垢,你把那些灰尘、污垢磨掉、擦掉;「垢尽明现」,垢──那些幻垢、脏东西清理掉以后,明──镜子的光亮就显现出来了;那个显出来的明亮,就是不幻的部分。「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所以你现在就会知道啦,身体也好,心也好,都是幻垢;就好像明镜上的污垢一样。「垢相永灭,」把染污的幻垢除掉了,「十方清净」就全部清净了。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就好像一颗大的珍珠放在这边,就是一个圆的、很亮的、光亮的球,周围的影像都会在这个珍珠上看得到,「随方各现」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影像。「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愚昧的人就认为,这一个珠子里面真的有各种东西,以为那些影像都是真的。这跟我们看电视也差不多,电视萤幕里什么都有,我们知道那是电视,它只是映象。可是愚痴的就不知道,还以为珠子的影像是真的。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我们的圆觉净性,就好像那颗珍珠,珍珠上出现的影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身和心,各种身和心的形象都出现在圆觉净性这样的摩尼宝珠里面。
 
彼愚痴者就说:「唉呀!这个圆觉净性里面有身和心,是实有耶!它不是幻相,它是真的。」你以为那是真的话,就跟看到珍珠表面有各种影像,就说影像都在里面,是真的有,是一样的愚痴。这样的譬喻非常清楚,也很简单,就算你们没有开悟,也可以听得懂。就好像我拿镜子给你们看,你看见自己在里面,一翻过来发现里面没有,可是看起来就是有。世尊就说:「你所看见的自己的身和心,其实都是净圆觉摩尼宝珠里面的影像,不是真的。」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如果你把身、心都当成是真的,就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幻化,离不开的;所以身、心这两个幻垢,「对离」就是两个互相冲消,「说名菩萨」就是菩萨。「垢尽对除」这个幻垢你把它冲消了,「即无对垢及说名者」。为什么身、心幻垢是对除的呢?你在除的时候,要把这个幻垢除掉,一定是用你的心去除,但实际上你的心本身也是幻,所以是对除;这么一对消,真的除掉的话,两个都不见了,「垢尽对除」;「即无对垢」不但没有身心这两个幻垢,也没有说名者,连「谁在消除」的这个「谁?」都没有了。「说名者」就代表了知道这件事情的能知,那个能知也不见了、也不存在了,这样才是彻底的。
 
这个地方很讲得深喔!要用心体会:「及说名者」所谓说名者,就是我常讲的能知,就是能说者;能知也没有了。到这个时候,能知就怎么样?就也不可以被你知道,也是不可以说的,只要你想到的、说出来的,都是假的。连想都不可以想,被你想到的就不是!这个能知也把它消除,就是「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能够做到这里,菩萨与末世众生,就证得诸幻灭影像,喔!原来这些都是幻化的,全都是幻化的。「尔时便得无方清净」,这个时候,就得到没有方向的、没有方位的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修行者感觉到的是没有边际的空间。「觉所显发」你感觉到了,那是能知显发的感受,这样就是所谓的「觉圆明」,这样子,你的觉性就圆明了。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觉圆明了,就显得你的心清净;所有的身心幻垢都不存在、都没有了,都没有的时候,你的心才显得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你的心清净了,你看见的尘──见尘就是色尘,你看见的色尘清净了;咦,尘怎么又出来了?六尘、色尘本来就是幻垢嘛,本来是幻垢的这个尘,现在看见的就变成清净了;这个时候才能够清净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你能够见的就是色尘,见到这个尘是清净的,因此你的看、你的见本身也就清净了;你的见能够清净,就使得你的眼根清净了。这个眼根是身体的六根之一,眼根就清净了。你看!这个回来的力量;当你的幻一消除,幻灭消灭了,「非幻不灭」那个非幻不灭就呈现出来,色尘清净了、见清净了、眼根也清净了。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眼识是属于心的一部份,是前面讲的那个妄心的一部份;眼识这个识心就清净了。「识清净故,闻尘清净;」眼识清净了,耳根听到的声尘也会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听闻到那个声尘是清净的,因为你的闻本身是清净的,所以听闻那个能力,耳根的功能也就清净了。再接下来,耳根清净故,耳识清净,就觉这个尘都清净了。「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这样做下去,六根、六尘、六识都变清净了。本来这六根、六尘、六识都是身心幻垢,现在都变清净了。
 
这里就在讲修行渐次,这么想就是修行,一步一步做到这里,幻垢一除了以后,这些根、尘、识都变清净了。「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哇!四大又回头清净了。「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十二处就是六根、六尘。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二十五有就指这些可以居住的地点、位置;居处有二十五种,我们人类是地居,居住在土地上,这是一种;还有空居,可以住在空中;还有云居,住在云上;还有水居,住在水上……各式各样的有二十五种,全部清净了;居住的世界都清净了。
 
「彼清净故」这些地方,这些环境都清净了,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这些都是佛法,也统统清净了,「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所有一切佛法都清净。而这个清净是从哪里开始?就是从离幻开始!一离幻,非幻不灭;不灭的就是这些清净,全部一切清净。
 
这样子做以后要再继续扩大;「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这一切都清净了,但这样做到只是你自己的一身清净,是自己一个人的清净,这样一身清净还不够,要扩大到其他人,要多身也一起清净。不是我一身清净就够了,其他的众生也一样清净。把其他的多身都清净,就扩大了。「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所有一切十方众生都圆觉清净,做到这样就是一世界清净。但到这里还不够喔!
 
所以后面就说「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十方众生圆觉清净,就是各个方向的众生都清净,那是一个世界清净。这边所讲的一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这一个娑婆世界只能算一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世界,那就是多世界。「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很多、很多世界都清净,到最后,所有的世界全部都清净,这样子的话,就达到「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整个法界全部清净了。这个时候,光说清净还不足以描绘,那是清净不动。
 
所谓不动,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虚空是空间,三世是时间,两者是不同的。祂是「尽于虚空,圆裹三世,」虚空里面有三世,整个和在一起、没有办法分的,叫做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所有一切都平等不动。不只是觉性,不只是众生,不只是根、尘、识,连四大、佛法、时间、空间,全部都无边无际,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这么广阔的虚空、时间、空间都平等不动,所以你就知道,你的觉性也是平等不动的。时间、空间它还是被知的,所有这些被知都是这么平等不动的,就知道你的觉性也是平等不动、你的能知也是平等不动的。
 
当然觉性的平等不动,是感觉到虚空的平等不动,是这样对应过来的,祂感知的部分是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这是祂感知的;这种感知,当然只能是一种三昧的状态,不是我们的思维、识心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推知了「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空间、时间里面的六根、六尘,这些东西都不动了,当然四大也是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祂一一举出这些被知都平等不动了,所以就知道,觉性当然也是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这里又倒回来;当我们感知到觉性平等不动的时候,你才会晓得你的觉性是遍布法界;时间、空间,三世所有一切都遍布,平等不动,遍布在那里,非常圆满,没有一点点地方漏掉;平等、遍布,清净不动,圆满遍布到没有边际。当你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这个觉性是跟整个法界合一的、是融合的;祂就不是一个不被知的状态了。觉性在这个时候就是法性了,这样子的觉性,在这样子的状态下,已经跟法界合一了,所以是法界性,是法性了。
 
「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的六根,也就是你的身体,我们说这是幻的这个身体,也是遍满法界,清净不动的。到这个时候,这样子的六根已经不是刚开始我们所认定的这个身体了,透过这样的过程,它已经跟整个法界合一了。这个时候你就会知道,你的觉性清净,那么从你的觉性衍生出来的六根也是这样,是清净遍满法界的。「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你知道六根可以这样子遍布,六尘当然也是遍布、遍满的。「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当然你就会知道,地、水、火、风这四大也是遍满的。用我们现在讲的话,所有的基本粒子都遍满,到处都是。「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所有的陀罗尼门,也是遍满法界,到处都是。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由于妙觉性是遍满的缘故,六根的本性、六尘的本性,都是无坏无杂;没有什么破绽、缺失,都没有,圆满无缺。「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连所有的陀罗尼门,所有的佛法,都没有不好,都是圆满。
 
这个情况就像什么呢?「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世尊为了要让你知道那个无坏无杂,特别举了例子:就像百千个灯在一个房子里面,点了百千个灯,整个房子都亮的,就没有影子啦!西医的手术房,不是需要无影灯吗?就是这样,你找不到影子,有影子的话,就是有坏有杂啦!这个充满亮光这样子,就是要告诉你,这个无坏无杂是真实的,而且是充实的。就像那个灯光,你用百千个灯在一个房子里面,点满的话,这个房子就没有影子,这个光就圆满了;就是无坏无杂、圆满的、充实的。这个例子举的太实在,太好了。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你达到这个境地,你的根、尘、识,你的觉性,所有一切都无坏无杂,遍满十方三世。「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到这个时候,这位菩萨就不会被法捆绑、被卡到,「不求法脱」祂也不会要求在法上面解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祂不会厌倦生死,也不会一定要追求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祂也不会对持戒严谨的、清净的人特别尊重;也不会憎恨那些毁坏禁忌、破坏戒律的人;就是平等无差,没有分别的。「何以故?一切觉故。」为什么会这样?一切都觉!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就像我们眼光一样的,我们眼睛去看东西的时候,这个眼光本身是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照上去就照上去了,没有说是喜欢照这个、不喜欢照那个,不会的,祂就是看到,没有取舍,不会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看到了以后,心里面才会有:「啊!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那个好看、不好看,是看了以后心里面想的。「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因为一切觉啊,看的时候那个眼光是圆满、没有差别的,没有喜欢、没有讨厌,是平等清净的。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修习圆觉清净心修到这个时候,修行者就没有修、也没有成就了;对祂来说,「圆觉普照,寂灭无二」圆觉普照与寂灭是一样的,「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法界里面数不清的诸佛世界,也就像空中的花、虚空中的云雾,「乱起乱灭」就在那里随意生起又幻灭,没有规矩、也没有程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没有要去接近它也没有要离开它;不会被束缚,也没有所谓解脱。这个时候就知道,众生本来就是佛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不管是取了涅槃、证了菩提、或者还在生死轮回当中,都像昨天的梦。所谓昨天的梦,就是不存在了。对不对?在梦的当时,对你来讲是存在的;如果是昨天的梦,今天醒来当然就不存在了。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接下来这个地方就讲得很深了。世尊说,你就会知道,生死及涅槃本来也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也没有来、也没有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可以被你证的,是没有得失的,也没有取舍的问题;注意这里,「其能证者」,这个能证者就是能知;「无作无止,无任无灭。」这个能证者、能知,是无作、无止、无任、无灭,没有作止任灭,都没有。「于此证中,无能无所」在这「证」的当中,是没有能、没有所,也就是没有能知、没有被知。「毕竟无证,亦无证者」到最后没有证、也没有证者,证者就是能知;「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这个时候就通到法性了,平等不坏。
 
刚开始讲的时候,世尊讲到六根、六尘、虚空、时间都是清净的,这个时候就是在讲法性。再来又说觉性遍满,所以根、尘、识也就遍满了,所有的四大,所有的陀罗尼门,全部遍满,遍满之后就不动了,清净不动。清净不动就无坏无杂,这些都是在讲法性;所以最后才会带出来,告诉你,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在开始的时候,你看这个妄心,我要怎么修,怎么做,从妄心开始,就一下子做到体证;体证了就进入了自性,很快的一转就到法性,而且转得这么彻底。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已经说出了菩萨祂怎么去修,怎么不拘泥,不受限于自性,而转入了法性。
 
这个转主要就是,当清净了以后,又再回头进入根、尘、识的清净,这个时候进入法性,这样的进入是充实的,所以这个法性的遍满不坏,就像百千灯,光照一室,里面无坏无杂,那么充实而遍满。我以前自己所体证的,我可以体证到空、寂灭,什么都没有;可是我现在要从这里才能够学到,什么是无量无边、遍满;不是空的,是充实的;根、尘、识、四大、陀罗尼门等等,全部都遍满、充实、无坏无杂,这样子的无量无边,这才是法性。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到这里世尊就告诉普眼菩萨,这就是菩萨的修行渐次。还是先从这个身体开始,一直走到整个法界性的来回;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里面来来回回,有很多摆荡,这样子就是「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你求到这样的法,这样子的修法就不迷闷了。你就不会迷茫、不会迷闷,不会在其中搞不清楚。修行的渐次,做的方法,一步一步怎么做,全部都告诉你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世尊最后说了一个偈,我们可以再解说一下:「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普眼啊,你要知道,一切的众生,他的身和心皆是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这四大一分离,我们的身心就没有了,它是一个和合相;要合起来才有,散开来这个和合相就不存在了。「如是渐修行」这样子一步一步修行,开始是从身心如幻,一步一步做下去以后,就「一切悉清净」,一切清净了以后,「不动遍法界」这个不动就遍法界了。
 
没有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这个能证者就是能知者,也没有了。「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一切的佛世界,就像虚空的花,虚空长出花都是幻化出来的,「三世悉平等」,过去、现在、未来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毕竟无来去」根本没有所谓的来和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想要求佛道,就应该像〈普眼品〉这一品中所讲的佛法来修习。你这样来修习,这样来看待,就不会迷闷了。
 
〈普眼品〉就讲到这里。这个内容实在高得不得了,这一篇,世尊已经把法性讲得这么透彻,这么明白。各位听的话,可能是有困难,大家如果觉得有困难,就放在一边没有关系,因为要能touch到法性,先决条件是自性已经圆满了。你的自性已经没问题、已经圆满了,才有机会去touch法性。要碰到法性,又能够通透的话,非常不容易。要通透的话,几乎要把这个宇宙里面,不管是生命、无生命,这些世界的万象全部弄通,才能够感受。以前我没有弄通的时候,这个经文看来看去,也无法看到我今天能够讲的这个层次。
 
其实经文的文字还是一样,但是我没办法感受,应该是这么说,我最近也学了好多,还要把大家所认知的科学也要看透才行,没有看透的话,也是不行,你会没有办法感受,没有办法 touch到。譬如我们现在觉得外星人的科技比我们人类高,外星人的科技好像已经到了很神奇、神秘的地步。没错,外星人是高科技,但我要告诉大家,佛菩萨比外星人的科技,还要高得不知道多少倍。
 
当你懂了以后,就像我现在懂得这样的境界,才会对法界性有体验,才能够触碰到。如果你觉得经文所说的是一个幻想、是一个想象,那么要碰到法界性是不可能的。
 
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子,因为我现在知道,原来佛菩萨祂们高深的水准,简直无法想象,是超出我们思议的程度。在这种状况下,我才有机会体验法性。不然的话,没有到这个程度,你整个的想法、你的认知,就把你卡住,是不可能体会的。就算你以为体会到了,那不是真实的体会,顶多是一个推测、一种推理而已。
 
世尊这样子讲的,就是三昧正受,就是进去了。《圆觉经》,真的深不可测。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请问何谓作止任灭?
 
师:作止任灭是这样子的。「作」就是我要去修,我要做什么事情,这个就是作。「止」就是停止,止息。所以作,你也可以把它视为:我要修三摩钵提、我要修假观、我要修幻观法,我要变这个、变那个,这就是作。止就是什么呢?止就是修空观,止息,什么也不想了,什么都不做了。
 
所以这个作,其实就是在修;止呢,也是在修。可是这两者都是有毛病的。「作」是有好处,但是它也有缺陷;「止」也是有好处,但是也有缺陷。我们什么时候要用作和止呢?我们还没有修好,所以我们开始还是要去作,还是要去修三摩钵提;同时也还是要修奢摩他,奢摩他就是空观。
 
它们之间有一个奇妙的关系,就是互为病、互为药。作,修三摩钵提、修幻观法,修过头了就是病;当过头的时候,它成为作病的时候,那就用止这个药来医它,对于所有一切,我就修空观。也就是当你修假观修出毛病的时候,就用修空观来医它的病。反过来说,如果你修空观修出毛病了,怎么办呢?就用作,也就是以假观来医它。所以作、止是互为病、互为药的。是可以用的,但是用的时候,用过头就有病;所以它本身既为药,也是病。作和止这两个,可以互相来医的。
 
「任」是什么呢?任就是随便他什么都好,就是放任。像我们说:「啊,这个都是无修无证,修也是没有修,证也是没有证;都随便他啦。」就是什么都可以呀。这也可以代表你到这个程度,你水准好高,能够做到这个样子。但若做过了头,它也会是病。「灭」也是;我什么都寂灭,什么都没有,被知的都不是,全部都不要。但如果过头了,也是病;它也会变成病。
 
可以这么说,任和灭都在中观的阶段,中观有两种,也就是禅那的状况有两种,一种是取寂灭,另一种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两种状态都是中观,也可以说,有一种入世的中观,还有一种是出世的中观。
 
灭是出世的中观,任是入世的中观;但是他们做过头了,都会变成病;所以它既是一个病,也是药。当你有任病的时候,就拿那个灭药来医它,当你有灭病的时候,就拿任药来医它。所以互为病,互为药。那都是修行当中的过程。
 
作止任灭,我们称为四病,这是修行修得很好才会得的病,如果根本没有修的话,也不会有这四种病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