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三讲
我们跟《楞伽经》结的缘实际上不是一生一世,因为我们感觉学习佛法的因缘,在自己现在这个感受当中好像是很普通、顺理成章的事,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们观察一个事情的现象的时候,这一个事情现象发生的时候,它有它的一个因由始末。
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那么深入地去了解,而且我们没有那个能力去了解原因、经过、结果,你没有能力去了解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受,好像觉着这个事挺容易。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我们闻法获得的那种利益,那种感受的大小,跟你的信心、信念那种力量大小全有关系的,而信念力量大小又取决于你事相行为的那个力量的大小。
这里讲的这个罗刹王,包括他这些眷属,首先是渴仰于大乘,我们从前面的偈颂可以知道。什么是渴仰?非常渴望、景仰这个大乘教法,从他的主观因素来说。因为他这种信心,这种信念作为基础,这个信念来自于宿世以来见佛闻法那种熏习的善根力。我们也有,我们过去也听过诸佛讲法,但是我们都忘记了,你忘记的表现就是你不记得过去所听的,但是我们有个善根力,这个善根力是不灭的。
善根力的表现是什么?你对佛法的那种渴求,对三宝的那种景仰,这种行为发自于自然,就是你发自于心,你自然而然见到佛菩萨那种圣像,见到三宝形象,你有一种欢喜心。信受那种感觉,这就是宿世的善根,就是我们过去世的善根,首先这个证明我们善根力有的。
善根力具足不具足呢?具足和不具足的相,又如何去体分?这个我们要清楚,不然的话,你不明白什么叫具足,什么叫不具足。
“足”是什么?一定要让你现行力有反应、有行相才行,那就叫具足,
你宿世的善根力能够影响你现在生活的轨迹发生变化,能够改变你现在这种行为和生活方向,这种力量叫善根具足;如果没有影响,那叫善根不具足,有很多人自己也说信佛,我们也体会得到,但是他那个信不会去有什么具体的行为和做法,他该做他所谓的事情,还要去做。
比如杀生、吃肉的问题,他还要去做,但是他还自己说他也信佛,这叫善根力不具足,这种人我们见的很多,你怎麽说他没有用,该吃还吃,该喝还喝,用他们那句名言叫什么?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这就叫善根力不具足,他所招致的果报是什么?宿业一定会成熟,过去的善业、恶业统统都要成熟,很难去改变。为啥?因为他不去皈依佛法,他没有真正的依他的善根力去皈依佛法,他没有,这是我们要看的清清楚楚的。
还有一个善根力差一些的就像B居士那样的,当然她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还稍微差一点在哪?她过去修的福业方面的多一点,但是慧业少一点。福业表现在她懂得去布施呀,这个方面多一点,但是她智慧因少一点,所以你看她脑袋想不清楚问题,容易犯浑。她去做很多善事,也去修很多的功德福报,这也叫善根力的一种具足但是偏差一些。
慧业多一点,福业不修的也有,像研究佛法的那些人,只是把佛法做来研究,这种善根相千差万别,我们要看清楚。
我们要修哪一种善根呢?学修解脱道的善根是什么样的?那些都不是解脱道。解脱道的善根是什么?记住,是超越一切世间法的,你如果要是不具足这个善根,你无论是修哪个善根你也解脱不了。
今天告诉你个明确的观念,你不去熏习解脱种性的善根,那你无论修习什么样的善根,什么戒、定、慧呀,这些东西你都解脱不了,只能说你能生福报,你去修布施也好,你去修慧因也好,都叫有漏为法,有漏善根。你必须得熏习无漏善根,圆满的解脱种性善根,而这种善根只有听闻诸佛自证之法,成熟你完全解脱的种性,这样才能叫善根具足,我们要懂得解脱道的善根。
你看这里讲的,过去这些罗刹包括这些夜叉男女渴仰大乘,而且相信摩诃衍法,摩诃衍是什么?大智慧解脱道,相信这种智慧自证解脱道。首先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信念,他才能感应得到佛去给他说法,他不是说平常的那种,很简单的去供养供养佛,种种善根,不是那样,我们要听懂这个意思,这个偈颂的意思是要懂的。
“我于去来今,勤供养诸佛,愿闻自证法,究竟大乘道”你想获得解脱,必须得成熟解脱种性,就是成熟你解脱道的善根力。如果你没有解脱道的善根力,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学佛无非是做好事,学佛去修福报,实际上那跟佛法没关系,但是你说那些事要不要做?
那些事做来你要去回向,回向解脱道,我们这一切的善根力是为了成熟解脱的功德,这种事做来是无量的功德,你不去回向解脱道,你回向的是什么?世间有漏善法的话,有为的善境界、福报、善业,那这个福报就太小了,你做一毫之善你能回向究竟大乘道解脱道思想,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所以
“愿佛哀愍我,及诸夜叉众,共诸佛子等,入此楞伽城”具足解脱种性以后,自然就放下你周围的所有执著,我们成天不要说执著不执著什么的,你看听《楞伽经》有没有业障呢?我告诉你说一定有业障,因为这个《楞伽经》是最上解脱之法,就是解脱道,直接就入本来的东西。
“我于佛菩萨,无有不舍物,乃至身给侍,惟愿哀纳受”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去付出,为什么
?这是最上的解脱道,因为最上的解脱道包括身都没有了,你证的是法身,这个业报身可以说不存在的,你可以不用理它了,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舍不下的。
为什么我们升不起来这样的心?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认识,这个罗刹王听到过,过去诸佛解释证法身之法,究竟解脱道,所以说他有这样的信念。但是他这样的信念也是要经过熏习成熟才行,他听到这个道理之前,他也不懂这个如何去放下获得解脱,放下就解脱,所以说还有他的眷属,男女夜叉众啊,还有他的宫殿呀婇女都有。正是因为他听过过去诸佛讲过究竟大乘道的解脱思想,他这种信念逐渐地闻熏闻修,这个力量成熟了。
我们今天在这里也要明白这个道理,今天所成熟的是解脱道的善根力,你这个善念要不断地去闻熏闻修,这是超越一切的,没有一切条件限制的,你不要说解脱成佛一定要有什么条件,没有。
成佛没有任何条件,成佛不需要任何条件。成佛不是说你要布施多少钱,你要造多少塔,不是那样的。你听到我这话,不是说你要念多少经,
是你心觉悟不觉悟,只有这么一个条件,就是说“你心有没有觉悟?”。
你的心觉悟了,了无一法可得,你成佛了。你的心不觉悟,你造满充满宇宙虚空那么多的功德,你记住,你是凡夫。这里讲的凡夫和圣人就一个差别,成佛那叫超越凡夫,不成佛你都叫凡夫,听懂吧?这是个绝对的分水岭。
我们要不明白这个的话,我们就觉得好像修行学佛就要去布施呀就要去念经啊,还要去修福报啊这些东西,实际上我告诉你福报是不需要修的,福报是成熟祂的,是通过外在的事相的熏习,激活你内在的种性。所以说我们做过的所有的事,别管事大小一定要发愿,一定要以愿心来成熟祂。
愿是什么?是符合道理的,符合诸法平等性空的道理。
空性是一切的意思,包容一切的意思,你要符合这个道理,你所做的任何一件善事都要规范到这个道理里头去,那叫回向,这叫究竟义回向。这样的话你所获得的福报,也就是《地藏经》里讲的发菩提心回向法界,校量布施功德缘品不是说过吗,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只能三生受乐,于佛法中所谓善事一沙一渧如能回向法界,如何回向法界?这样回向法界,知道吧。
什么叫法界?就是你要符合究竟空性的道理,这时候你所得到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要明白这是成佛的资粮,是这么积累法。就是我们每天去供佛、供水、点灯,哪怕一念之善,念了一声佛号的功德,要回向空性,怎么回向空性?这都是一切众生的功德。
一开始先要作意回向,什么叫作意回向?我们得想一下,要这样的善根,要一切众生凭着这样的善根离苦得乐究竟闻法,获得解脱,你就一开始要这么想一下,后来随着你习惯了,你一念就可以过去,用一念回向就可以。
什么叫一念?真正的回向用念力来熏修它,怎么熏修呢?
所有的一切事相都要回归于心灵的本处,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性,这样就好,这还是符合心经告诉你的,就是诸法空相不可得,你这样去熏习的诸佛金刚法身,你跟诸佛同一体性,你成熟的是究竟解脱义。
“共诸佛子等, 入此楞伽城。我宫殿婇女,及以诸璎珞,可爱无忧园,愿佛哀纳受”我们自己所有的福报,要回向什么?要回向三宝,要回向你自己清净解脱的道理,你要维护你的信念。怎么维护?你有福德智慧才能维护。我们用什么来增加你的正信力?用你的福德和智慧。福德是什么?好的行为,你去在做好事的时候,你回向的是无上解脱的那种空性道理,般若思想,般若那种正觉智慧的话,这叫福德回向,用你的善行,好的行为,这叫回向。
那你去做好事呢?去孝敬爹妈、你去供养三宝、造塔、念佛,这叫善根回向。
怎么回向?你一定要记住从心底里升起来无得想,我们心底里如果不符合空性的观点的时候,就会有感觉,就会有得失的感觉,我们符合空性思想的时候,了无所得的感觉就升起来啦。我们回向一切众生成佛,你越想它越没有,越想你的感觉就消亡了,所得的感觉就没有了,你无得也就无失,这叫符合不生不灭,这叫空性,这是真理。
为啥他要放下?你看“我于佛菩萨,无有不舍物”这就是善根回向,前面叫福德回向,福德和善根统统回向,这些都来自于你过去生,宿世以来修行的善根力,我们这些感受都是来自于这里。这是这段偈颂的意思,我们重新感受一下。
因为偈颂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因缘,这段偈颂是罗刹王表明自己的修行经历和自己的心愿,向佛祈祷,好像一个发愿文一样,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
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告之言:“夜叉王,过去世中诸大导师,咸哀愍汝,受汝劝请,诣宝山中说自证法;未来诸佛亦复如是。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我及诸菩萨哀愍汝故,受汝所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世尊听到他这样的话就告诉他说,首先明白这个意思就是说,罗刹王请佛及诸大菩萨去他宫殿里去,他的宫殿,我们从这段经文里可以听得出来他的意思,他的宫殿实际上是一座大山,在我们的世界看是一座大山,实际上是人家世界的宫殿。
就像我们现在藏人不是都传说,我们看珠穆拉玛峰就是珠穆拉玛峰,一个大山,实际上他们很多活佛就讲珠穆拉玛峰是一个山神很大的宫殿,有很多修行很好的师傅们,他们绕神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绕绕绕,突然他就进去了,而且神山里头有很多过去菩萨、佛,这些圣人们所藏的法物,就是佛像呀法器啊,而且他还能取出来。
《大圆满龙钦心髓》上说的,一个仁波切在绕神山的时候,拄着拐棍儿绕绕绕,突然就绕进去了,他已经看那个山就不是山了,好像是山神的一个宫殿,进去以后山神送给他一个十轮金刚像,他一高兴就忘了他的拐棍儿了,抱着佛像就往外走,一出来他说,“哎?我的拐棍儿呢?”咣,又是山了,那佛像在他旁边。
我们看待这山的问题,好像你看这山就是山,实际上不是。就拿离咱们最近的崆山白云洞来说,没发现的时候就是个大土山,啥也没有,谁知道里面有那么大一个洞那玩意儿。这东西你看不见,我们的眼睛是很有限的。
看这里说的他请世尊到他的宫殿里去,他的宫殿在外面看是一座大山,而且是过去诸佛也去过,“咸哀愍汝”都特别慈悲你,“受汝劝请,诣宝山中”到那个山里头去说法。那个山是楞伽山,楞伽山现在还在,现在根本就是个山,也没有存在什么城市、宫殿,但是罗刹王的神通力,那是人家的宫殿,所以人家看着就是宫殿,佛祖是无量的神力,所以佛也能看得到,也能感受得到那个世界的变化。
“说自证法”什么叫自证法?是诸佛如来自证之法,自己实践的方法,在这里他要劝请佛讲的是自己实践修行的方法。“未来诸佛亦复如是”将来诸佛也是这样子,也要有这么一个经历,将来弥勒佛出世的时候,也要受这个夜叉王的请。可能这个夜叉王有这个愿力,集合三世诸佛去说教法,把教法都收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你劝请我说自证法,以及我要去说那个自证法,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来?
“修行甚深观行”,什么叫修行甚深观行?体会最深的那种智慧观照力,是这种人,这里讲的甚深就是《心经》告诉你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具体到我们自身上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呢?行到底是个什么现象呢?听我告诉你,你去观察这个烟儿,这烟儿从香炉里出来一直到散开,你说谁在给它力量?烟儿已经离开火了,谁在给它力量?虚空只是包容它,四大只是给它一个助缘,那谁给四大力量?你看,你不用管它,它也会冒出来呀,对不对?记住,是什么?是诸法行深的力量,它行。
那你说你那个念头为什么会动?我问你,谁给你的念头力量动?谁让你想?这叫行。行是什么?
行是我们看不到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一切万物变化的源头,所有万物一切变化都是因为这个在动。你看到这个烟儿的飘动,实际上就是你的念头在动的现象,你的念头为什么会在不断地变化?
因为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这一切都在变化,这就是行的力量,也叫行蕴的力量。
什么叫行蕴?就是一种妄心变化的一个短暂的过程,就是你的妄念迁徙的过程,
怎么叫迁徙?就是无常性。妄念在本体空性体相当中所展现的是要变化的、是无常的,所以你就看得到首先自身是变化的,其次这个是变化的。这叫生之源,就是一切生处的源头就是从这里来,听懂吧?这个比较深。
为什么这里称为“深”?
修行甚深观行,甚深观行就是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万物的变化,从现象的连续性观察万物的变化的时候,这叫甚深观行。我们观察一个现象不要从现象表面去看,要从它的连续性去看,你所得到的结果是整体的圆满的结果,你分析判断的结果。要从一个角度看,就是刚才你们说的那些,是点着了,它就会有烟儿。
刚才我给你说过,烟儿已经离开那火头了,为什么它还会有不断的变化?这就是你不知道的,我们刚点着时候的香飘出的烟儿,跟现在的这个香,又是一个现象啊,我再问你一个你更想不通的问题,你说刚点着那盘香是不是这盘香?根本就不是,是我们的错觉,实际上现在的香已经不是那盘香了,是错觉。
为啥是错觉?我们可以证明的。你去拿录影机把刚刚点着那段录下来,过半小时再录,我问你,那盘香在哪?那时你录的那是那盘香,现在这已经不是了,又是重新的缘起力做成的,重新的法界缘起组合,组合当下这个形象,实际上这个香跟那个是两回事,你能见得到吗?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了,那个已经在那了,当时的那个根本就不可能再变。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当时你给它录下,它就在那了,只是我们的行蕴的力量,感觉好像是。
我再说个更具体的形象你就知道了,你看那个水管拧开那个水龙头,我们看那个水是流的,你没有说那个水是断的吧?我们给它定格,先给它拍摄定格,慢慢的,放缓、放缓、放缓,你会发现那水并不是连续的,实际上它一个一个水珠串起来的,是这样吧?那为什么我们看着就光在流啊?错觉。
我以前总给你们提什么问题呢?就像你的孩子,你刚生下来那么点,长那么大你说哪个是你孩子?刚生下来那个是,记住,长大喽就不是了。为什么?身、心都不是,要是的话,他绝对听你的,是这样吧?他不是了嘛,新陈代谢早就完了,多少年换完了,换了多少代了,你说他能是你的?千变万化、千变万化,他迁徙呀,不断地变化这就是行啊。
我们不知道这种甚深观行的时候,你就没办法体会到现象的变化。我们体会到这种甚深观行,而且这个修行甚深观行,和《心经》上告诉你的,它有点差别。
《心经》上告诉你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祂是在观察你那个能觉性,你那个心的变化那种体会的时候,是在观察。这个不是,
这个是在修行,什么叫修行?就直接体悟它,感受它那种变化了,能感受得到。从身心世界这两个方面去感受到它那种迁流变化的时候,那你就会获得一种解脱之德。
你不会被这个现象所迷惑,因为你很清楚这个现象变化是不可得的,所以说你就会从变化之中超越,获得不变化,获得不生不灭。我们知道这个现象,我们就知道自己身体也是这样,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是一般呐,昨天的今天的就不可得,当下的也不可得。我们很清晰的,身也是这样清晰,非常清晰地认识这种观点的时候,你那种心的行为就会解脱出来。你就不会被现象变化所困扰住。你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可得,你现在轻安也好,身体困倦也好,都是不可得的,这叫甚深观行。
修行甚深观行,你能展现出来是什么?诸法缘起的那种解脱之乐,这是一切三世诸佛所住之处,所行之处。就是佛观察什么而得解脱?佛观察一切相不可得而得解脱,去体悟它、去证悟它,去用身心感受它,这是什么?现行解脱之道。过去诸佛如此,现在诸佛、将来诸佛也是如此,所以这称为什么?“之所住处”,“住”是什么?这个住应该通《金刚经》告诉你的那个住,《金刚经》还记得吧佛说过一种住处,是什么?“应如是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你那个心如何住?这就叫“如是住”。
如是住是什么?我们要观察现象发生的不可变处、不可灭处,那是究竟解脱道。不但要观察,而且要修行,修行就是顺应那个不可变处,把我们那个心行的力量,这里修行还有个意思就是说,
把心运行的力量规范到里头去,告诉你一切是不可变处、不可灭处就行了。
不是让你变,是让你那个心念告诉你是不变力,这是佛告诉他,第一句话就给他开示得很明白,听得懂吧?能听懂这句话,很了不得。解其言趣就不得了,你能把这句话解得了你可以吆。因为我给你讲的已经很直白了,你要是说光去理解这句话,那个转破脑筋也不知为什么。这个如果不深入其中的话,那个永远是不可能知道。就像你去过北京回来给人家说,北京怎么怎么样什么样儿的,你没有去过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甚深法乐是这样的。
“我及诸菩萨哀愍汝故,受汝所请”实际上佛的这句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为了方便众生说,我跟这些菩萨哀愍你,慈悲哀愍。
“作是语已,默然而住”这句话给你说明前面这句话,什么意思?因为我告诉你的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了,为什么讲这么清楚呢?因为我跟这些诸大善士们、菩萨们慈悲哀愍你,所以我才把这句话给你讲完。
“受汝所请,作是语已”因为你的祈请,劝请我们在这儿讲说自证之法,所以我们才把这个话告诉你。你把这个话跟前面的话串起来听就听得懂了。实际上是佛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
“作是语已,默然而住”人家说完了,默然了。实际上《楞伽经》到这儿就可以结束,后边为什么又啰嗦这么多?因为众生心分别、执著,分别、执著,还有那么多很多的事要出来。
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华宫殿奉施于佛。佛坐其上,王及诸菩萨前后导从,无量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往诣彼城。到彼城已,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复作种种上妙供养。夜叉众中童男、童女,以宝罗网供养于佛。罗婆那王施宝璎珞,奉佛菩萨以挂其颈。尔时,世尊及诸菩萨受供养已,各为略说自证境界甚深之法。
“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华宫殿奉施于佛”因为罗刹王有神通嘛,他的宫殿是跟着他跑的,相当于人家是开着车去的,那车是很漂亮的车供养给佛去了。
“佛坐其上”收他的供了嘛,佛坐其上。
“王及诸菩萨前后导从”罗刹王跟菩萨们前后跟着,引导佛。
“无量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往诣彼城”到他那个城里去,实际上当时佛已经讲完了,但这个罗刹王很执著,你一定要到我们家去说才算完事。这个就是众生心,因为这时这个罗刹王还不明白呢,所以他还要有很大的信心和念力,说佛你一定要到我们那里去才讲,要正式地讲才行,才能利益我们众生。佛很慈悲。你看人家祈请佛,歌舞、婇女,很隆重,真的有点像台湾迎请佛祖舍利那样的,倾城出动啊那些人。但是他们的福报万万比不上罗刹王,罗刹王的福报很大的。
“到彼城已,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复作种种上妙供养”人家到他的家里了,又作种种上妙供养,又大作佛事,你看人家修福报,事相上那种虔诚,我们不知道人家作了什么供养,人家可能也没法说,因为不是这个世间上的事。
“夜叉众中童男、童女”夜叉里头也有小孩儿,为什么使童男、童女?他们清净嘛。
“以宝罗网供养于佛” 宝罗网是什么?璎珞,就像咱们弄的塔衣一样,各种宝贝串起来的,就像璎珞一样,供养于佛。
“罗婆那王施宝璎珞”这里讲的璎珞就是他的项链呀手串啊那些东西。
“奉佛菩萨以挂其颈”供养给佛菩萨,挂到佛菩萨的脖子上去,这属于世间善根的熏习。
“尔时,世尊及诸菩萨受供养已”这句话你要懂啊,这人呐,你不要觉着你去供养佛像,祂受你的。你懂啊祂受你的跟不受你的不一样的,祂要受你的,你立即就生福报,祂不受你的,很难。你就发现有时候供佛有感觉,有时候没感觉吧?
什么时候受?这儿我告诉你个秘密。你发心不清净的时候祂绝对不受,你给祂再好的,祂不受你的。啥叫清净?为啥你看他前面是以童男、童女、宝罗网去供佛?一定要清净心、无染心,你供养祂什么,祂都受你的。
什么叫无染心?就是很自然纯朴的那种供养,祂绝对受你的,祂受你的你立即就有感觉,为啥?祂法身力量跟你是相通的,祂受了你,你立即就生福报。
供养一定要观心,供佛一定要观心。观心,祂就受,观心清净,所奉持任何的一粒沙尘祂都受你。
过去佛在托钵的时候,小孩子给他一捧沙,祂很高兴祂都受,那小孩子因为这样的功德最后做铁轮王,一捧沙换了一个国王。那你的几百块、几万块、上千块不比那个多吗?为什么你没有感应呢?心,要观心,记住,明白吗?
当下观心,一杯水都是无量的功德。我告诉你个真事,回头K居士来了你们问他。当时我每天讲课,K大居士每天下午去听课的时候,他沏上一大杯茶,很自然的就倒给我半杯,连续可能有一个月吧,那时讲《地藏经》讲得细,讲了一个月,他每天都这么做,也没有什么想法很自然的,他后面病了几回都不带死的,他本来是个短命的,你说为什么?因为他当时的心很清净,他没有任何的想法,但是他感召的果报就是解了他好几次病危,为什么?他病的时候,他自己有感觉的嘛,有人护持他,那就是菩萨感应。
但是他以前念了多少遍,他求什么怎么没有感应呢?为什么?你记住,这就是一念清净。一念清净为什么能展现出来你的福报来?因为你的心本性是清净的,你的自性当中一切具足。借助三宝缘,师父这个缘去显现你清净的功德,所以说你的福报,你最需要的什么它就成熟了。
这是修福的诀窍,怎么去修这个福德来?记住,就是很自然地在做就行。你像我们昨天去买了几块宝石,去给佛镶水晶棺,你说为什么做?没有说为了什么,就觉得好玩儿,就是喜欢就这么做,就这么做。它会感召我需要什么会来什么,因为我发心是清净圆满的,听得懂吗?这句话一定记住。
你这种事记住,你修的任何善都功不唐捐,而且是如影随形。这句话你要牢记了,你所做的任何事,包括大礼拜(磕头),一切善事,赞叹人家一句,念一句佛,你都无量的受用。念一句佛都能灭无量罪,念一句佛可以超度一切众生啊。
为什么你没那么大力量?因为你心不圆满,心因不圆,果报怎么圆呢?所以说“受供养已”,祂受供养以后,诸佛菩萨受供养以后,自然祂自证境界就现前了。啥叫自证境界?祂自己的智慧功德就会显现。祂只要受你供养,祂自证的法身功德就会显现。
祂显现对你有啥好处来?你就占大便宜了,你就不需要很辛苦地再去证明哦,你就可以得现成的受用哦,所以说我每天只磕七个头,我拜七佛如来,有受用。我很虔诚地去拜,为什么拜?也不去想,非常清净地去拜,就受用,那真的叫礼佛一拜灭罪河沙。
而且我们早晨顶礼的时候一定要这么去想的,想什么?梦中所见的所想的一切众生全部解脱了,记住,这是一个发心。晚上呢?我白天所见的所想的一切众生全部解脱。我替他们拜佛,所以我七个拜下来好累的。拜七个就能出汗的,为什么?因为你发心是很圆满的。你这么去发心,不一样的。这叫
“自证境界甚深之法”,你能叫祂接受你的供养,祂的法身智慧的力量就会在你那显现。
时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复更供养大慧菩萨,而劝请言:
“我今诸大士, 奉问于世尊,
一切诸如来, 自证智境界。
我与夜叉众, 及此诸菩萨,
一心愿欲闻, 是故咸劝请。
汝是修行者, 言论中最胜,
是故生尊敬, 劝汝请问法。
自证清净法, 究竟入佛地,
离外道二乘, 一切诸过失。”
“时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复更供养”一听到这个,夜叉王和他的眷属更加供养去了,而且这时候一个大菩萨又劝请言,“大慧菩萨,而劝请言”,是大慧菩萨而劝请言,大慧菩萨是这个法的法主。 “我今诸大士,奉问于世尊”我今天请大慧菩萨这位大仁之士,恭敬请问世尊。“一切诸如来,自证智境界”三世诸佛自证智慧那种境界。“我与夜叉众,及此诸菩萨,一心愿欲闻”我跟我的眷属,还有这些菩萨,非常想听一切佛所证的境界,实际上佛讲完了,但是他没听懂。
“是故咸劝请。汝是修行者”你是个修行的人。“言论中最胜”你最有智慧,在佛法词辩之中你是最了不起的。“是故生尊敬”所以说,我对你很尊敬。“劝汝请问法”只有像你这样的人才能请问这个法,才能请问诸佛的自证境界。“自证清净法,究竟入佛地”佛是怎么证得清净的法入佛地。“离外道二乘,一切诸过失”远离一切的错谬之说,外道二乘。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祂不是在那山里头嘛,这时候佛因为受了他的请,住到他的宫殿里头去了,因为佛的福报跟他不一样,佛以自身的福报就影响了当时那地方。但是你要知道,当时那个罗刹宫殿已经成了佛的领地了,因为他供养给佛了。就在他那个山中又变化出来无量的宫殿,这也正是所谓心能转境通如来。因为佛是自在的,祂以那种智慧和功德力把他那种地方又变化了。就像我们心得智慧解脱的时候,我们的境界自然就会变化。佛已经证得解脱了,佛去的任何地方,本来是罗刹宫殿,一下就变成无量的宝宫殿。
这个神通力是指的祂本身具的福德威神力量,自身的力量。并不是故意造作的力量,并不是现在像我们,我们住的房子小怎么办?拆了重盖,那叫造作。佛不需要的,因为佛的福德是自然的,具足的,具足的表现是什么?任何的现象都会表现出来,可见而知,极乐世界是真实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
这也符合现代人发展的尖端科技那种思维,告诉你一旦质量超过光速的时候就转化成能量,能量和质量是互相转化的。质量和能量是不一样的,能量是你看不见了,看不见的那种变化叫能量,有能量就可以变化质量。你看,我们心是能量,心的能量很大,但是没有质量,你的念头有多沉知道么?不知道吧?但是你的心很快,人说速度越快能量越大吧?你的心有多快?你测不出来,如果要是你的心是自在的,就能把那么大的能量变成质量,变成存在的东西,实际上这是真实存在的。
“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他这个宫殿跟他以前还不一样,被天妙宝庄严打扮。
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
这是佛以祂那种自在力把祂原来那种境界展现出来了,我们修行成就了,我们的心得解脱以后,我们所居的世界,就会成为通达自在的世界。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心没有通达。心通达了以后,你现在就知道一个屋子里真的能包容十方世界。你说在你那个地方,看得到什么?看得到银河系、宇宙的变化,看得到十方世界诸佛菩萨那种说法自在,都能看得到。
《华严经》上说,有一个居士修见佛三昧,在他的三禅佛塔里,守着一个佛塔,过去旃檀功德佛的舍利塔,他每每打开这个佛的舍利塔的时候,观佛,他见的是三世一切诸佛,他并不是看那个舍利。我们看的舍利是死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用他修行的智慧观照力,所以他见到的就不是死物了,是一切诸佛,真真实实的。那我们现在修如是观,啥叫如是观?就是要起信心,起什么信心?你不要认为那是死的,你见佛像就如同见佛一样,生如是想,你那个佛就是佛,就有生命,不生如是想就是死的。
你不生如是想的话,你家那个活人也成死人,你相信吗?你可以不在乎你家那口的存在的,你发现过没有?有时候你跟他们吵架的时候全当他是死人呢,真的,你就可以忽略他的存在的,你如果说你相信他是活着的,哪怕他不在你身边,你看到他照片也气得慌,有这感觉吧?这叫唯心所现。
我们见佛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认为佛就是已经涅槃了,你见到佛像,见到佛舍利,见到佛的经典,实际上是佛在给你说话。你生如是想,你就念念见佛,念念见佛。你问问PY他现在在这儿坐着,他就不用看见WY,碰到WY的一件东西,他就想WY的一大串事,这就是心,唯心所现,我们假设一下,如果WY就是观音菩萨呢?你看他是不是念观音菩萨念得特厉害?可惜不是。所以要把你最恨的人,最爱的人你想不起来,把你最恨的人当成佛去念,那你就念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