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2006年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1)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 今天年初一是弥勒菩萨的圣诞,所以我们今天要纪念弥勒菩萨,要上供。佛经里有专门介绍弥勒菩萨的经典,有《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民间也称弥勒佛,称他菩萨因为他现在还是菩萨。我们也称弥勒菩萨为“一生补处菩萨”,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是最后一生,将来要到娑婆世界来成佛,补释迦佛的位置,所以叫一生补处。我们中国和弥勒菩萨特别有缘,中国历史上有一阶段,民间特别信奉弥勒菩萨,自从净土宗念佛法门兴起来以后,我们这一代的人才逐渐对弥勒菩萨有一点生疏和淡忘。 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下生来到娑婆世界成佛 我们在斋堂过堂时,每天还唸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为什么又称他佛呢?因为他是未来佛。弥勒菩萨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就会下生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叫做“当来下生”。在娑婆世界释迦佛成佛以后后一位就是弥勒菩萨来成佛。从释迦佛到弥勒菩萨成佛中间,娑婆世界没有佛出世。 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也在人间 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其实弥勒菩萨也在人间,因为大菩萨都是在人间度众生,大菩萨都有百千万亿化身,只是我们不一定认得。 文殊菩萨在帮助弥勒菩萨快快成佛 现在在兜率天谁在指导弥勒菩萨快快成佛呢?是文殊菩萨,所有佛菩萨的智慧集中起来就成了文殊菩萨的智慧。文殊菩萨在过去来说是七佛之师,从以后来说,今后成佛的也以文殊菩萨为师。所以文殊菩萨被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文殊菩萨智慧那么大?为什么文殊菩萨的智慧能使菩萨成佛呢?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实际上文殊菩萨是以佛的智慧来教导菩萨走上成佛这样一条路。 外道自称是弥勒菩萨下生,其实都是凡夫中的骗子 我们应该明白,佛菩萨都在六道里度众生,到处都有佛菩萨的化身,不过,即使我们看到了也不认得。因为佛菩萨一般都隐藏功德,在人间巧妙地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来引导我们,这叫真人不露相。如果我们听到某些人说,或者有人自己说:“我是弥勒菩萨下生”,“我是某某菩萨再来”,“我是几世观音”,或者说:“我已经成佛了”,这些全是假的,全是胡说八道。他们迷惑了很多不懂佛法的人。其实他们个个是凡夫,而且是凡夫中的骗子。这些人一般总是学过外道的,他对佛教似懂非懂,并没有真正的懂。外道的心不真实,离不开名和利,所以我们对这些千万不能相信,一相信就上当了。 好人中有菩萨,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萨 另一方面,我们要确信人间有菩萨,可是我们很难确定他是不是菩萨,因为他从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模一样,我们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世间上的好人,如此而已。可是世间上的好人里边就有菩萨,他引导众生的方法极其善巧方便,也就是说不会很明显,在生活中相处的时候,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中,他就以善巧方便给你引导一下。而世间上的好人只是一个有菩萨精神的人,我们常称某人“真是菩萨心肠”,但是他不一定就是菩萨。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修行人学菩萨行,也并非是大菩萨 我们佛弟子发大乘心,修菩萨法,行菩萨道,这是我们修行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了菩萨的精神,菩萨的行动,但我们也只能称“学菩萨行”。当然,有些人学得好,修得好,我们回向文里就有一句:“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样的人也不能算大菩萨,但至少他在人间真正在行菩萨道。 六道里都有大菩萨,所以我们对众生都要起恭敬心 像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大菩萨,他们都在人间,有的是经过投胎,有的是化现的,是用化身来度众生,他的生活起居,语言习惯,都跟我们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在行菩萨道,教化众生。我们凡夫众生有烦恼,心不清净;其实在六道里,不论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地狱、畜生道都有大菩萨在度众生,所以我们对六道众生都要起恭敬心,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个众生就是菩萨。 有菩萨转生金毛狮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多多少少跟一般众生有点区别,比如畜生道,鸟也好,狮子也好,它的毛颜色就跟一般的不一样。那就很难说,也许就是菩萨化现。佛经里有记载,有一菩萨化现的狮子,毛金黄色,当时的国王很想得到这头狮子身上的皮,可是这狮子很难抓得住。有一个猎人就起了恶心,他外面披了袈裟,把弓箭藏在里边,装成一个比丘的样子。那头狮子看是一个修行人,就去亲近他,结果他就拿出弓箭,一箭把狮子射死了。这狮子临死的时候起了一个念头:凭我的力气就能把你一撕两半,可是我生生世世对修行人是恭敬的,因为你身上披了袈裟,就没有把你一撕两半。 杀生有罪过,杀菩萨罪可不得了 六道里都有菩萨化身。所以咱们无论对一只小虫,小鸟,小动物,都要起慈悲心,千万不能伤害它,你杀生就有罪过,如果它是菩萨化身,那罪过可不得了。 山门口的弥勒菩萨实是布袋和尚,传说他是弥勒菩萨应化 我们中国从古时候到现在,每个寺院里进门第一尊供奉的都是弥勒菩萨。其实我们中国寺院山门口供的弥勒菩萨,只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是古时候一个和尚,人们称布袋和尚。大肚子,胖胖的,背了一个布袋,笑嘻嘻笑嘻嘻。因为他临圆寂的时候讲了几句话,从这几句话里印证,认为他就是弥勒菩萨化身,所以中国传统一向把大肚子的布袋和尚供在山门口,称他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与众生广结欢喜缘 弥勒菩萨有个特点,他喜欢跟每个众生都结缘,他脸上笑嘻嘻,首先布施你一个微笑。一般佛门都有一个传统,都想对出家人有所供养,你供养什么他都要,不管一块布一块饼,他都平等对待,都往布袋里一丢肩上一背,其实这些东西他根本用不着的,这就是跟众生结个缘。众生供养你,你拿了,你就跟众生有缘了。 结缘方式有两种,一种你修布施供养,你给他,一种,他给你你拿,这就有缘了。比如,咱们一见面,一讲话就有缘,一种你先开口跟他讲,哪怕讲一句话也已经有缘了,还有一种,他跟你讲,也是有缘。而且弥勒菩萨在人间跟众生广结善缘,他从不分别:这个人我看见高兴,这个人我看见怄气,他从来没有这个分别心。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云游四海走江湖,要随时随处广结善缘,为众生说法 我年轻时,人家说我是云游四海,我说自己是走江湖,因为那时我经常到青岛、太原、武汉等地,坐船比较多,有时候也坐火车。我很容易把周围的人,都吸引过来,讲讲就讲到佛法上去了。有一次我坐船,有个人跟我说,“如果你在船上三个月,这些旅客都变成你学生了。”(笑声) 方法也挺巧妙的,那个时代很少看到线装本,偏偏我有线装本的经书,我出门总是带着,我把线装的一本《大藏经》拿出来看,经书还比较大,周围的人一看,这样的书平时看不到嘛,就跟我说:“这是什么书啊?”好,你开口就跟我有缘,我就跟他说这是佛经。他说:“佛经了不起啊,里边讲些什么?”那我话就多了。又比如坐火车,身上总有一些吃的东西吧,一坐下来,我把口袋解开来,把里边的苹果,给前面一个旅客,旁边一个旅客,每人一个,他们总是笑笑,“哎,不要不要”,我管你要不要,(众笑)我是强给,你不要我也给你放着。其实,我这个苹果不会给你白吃的,这么一给人家就开口了:“老先生,你干什么工作的啊?”我说:“我是教书的。”“喔,我看你也确实是个老师,你在哪个学校教书?”“我在佛学院”“佛学院教些啥呀?”好了,这就被我一个钩子勾住了,他问我答就讲起佛法来了。所以,这些咱们都应该学的,要广结善缘。 弥勒菩萨坐山门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实际上弥勒菩萨是一尊头戴天冠形象的菩萨,上海龙华寺里还有这样一尊天冠弥勒,山门口的是布袋和尚。咱们纪念弥勒菩萨,就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就拿山门口这尊弥勒菩萨来说,咱们天天看见,无论什么人一进庙门就先看见弥勒菩萨,从弥勒菩萨的形象来说,我看有三点可以供我们学习:脸上笑嘻嘻,大肚能容,还要坐在山门口。我年轻时,福州居士们陪我到鼓山涌泉寺,方丈陪着我从里边一直参观到山门口。方丈讲话也挺风趣“弥勒菩萨坐在山门口整天笑嘻嘻,意思就是‘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参观。’” 为师要严,严了还要慈 修菩萨法,第一个就要修笑嘻嘻,我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你们笑嘻嘻。有人说,“傅老师这个人,我怎么也吃不准他,他一会这么变一会那么变,严肃的时候咱们看见他个个怕,有时候又看他笑嘻嘻笑嘻嘻。”你别看我很严肃,我一严肃你们看见我就笑不出来了,我第二步还要让你笑出来啊,就好比一个聪明的妈,打了孩子屁股,还要再把孩子抱一抱,给他吃颗糖。 修菩萨法,第一个就是修欢喜 修菩萨法,第一个就是修欢喜,尤其是咱们这里,经常有新同学来,新同学来了,至少你们要走到山门口去迎接啊,总要学学菩萨样,笑嘻嘻笑嘻嘻。 修苦恼的人也修不成一个苦恼佛 我们这儿学笑嘻嘻,可是有的地方却在学苦恼,整天说“我是苦恼人”,始终是一张苦恼的脸,而且现在佛门里还特别流行“苦恼”这两个字。人们在寺院里,每天看见菩萨,每位菩萨的脸都不是苦恼的脸,他这个苦恼脸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如果每个佛弟子都是苦恼的脸,佛教还兴得起来吗?给不信佛的人看见了也不好看呀,“我进佛门来也学得跟你这样,天天一副苦恼的脸?” 所以从前我在福鼎讲课,光讲一个“喜”字就讲了两年,其中有句话:“我们是幸福的王子”。因为佛是法王,佛弟子个个是幸福的王子。说自己苦恼的人也不想想:今天作为释迦佛的弟子到底是幸福还是苦恼?这个苦恼到底啥个意思?大概就是认为自己烦恼重、业障重吧?比如一个人全身肮脏,走到澡堂里去,看到人就说:我是肮脏人,我很肮脏。却不肯洗澡。这就不好理解了。走进澡堂目的是洗澡,并不是只要你承认我是肮脏人,而不洗澡,进佛门目的是断烦恼,并不是不断烦恼,只是承认:我是苦恼人。这到底算是谦虚,还是算是愚蠢?那你何年何月转变呢?你即使想成佛,哪有成苦恼佛的?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我们订的规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则 所以在咱们这里,如果你苦恼,你就犯错误了。规章制度里规定连说话都不能带情绪,你说话带烦恼的情绪你就犯错误。当然这个要求比较高,有的人修得并不好,稍微有点怄气,说话就带情绪,当然这是烦恼的情绪。从前有个比丘尼一看到我订的规章制度,就说:“傅老师订的规章制度完全是修行法则”。你真能做到我订的制度的要求,你修行就快了。可是因为自己努力得比较差。总有些差距,那就慢了。但是不管努力差不差,规章制度总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说“老师啊,脸笑嘻嘻我从来没学过,我现在要从头开始学。”这个笑嘻嘻不是学来的,你也学不像,弥勒菩萨为什么笑嘻嘻?因为他是大肚能容,气量大得很,所以他能笑嘻嘻。你心里在烦恼,硬是笑嘻嘻,结果变成皮笑肉不笑,笑出一副怪样来:苦笑、讥笑、冷笑、全出来了。 要笑嘻嘻有个巧妙的办法,我从前写过一首愉快的诗:“看我脸上的微笑,放出了多么美丽的心花”,这个笑才是真正的笑,心里要欢喜,脸上就微笑。 谁能笑,谁就是高级化妆师 社会上的女孩子,现在喜欢化妆,化妆技术高的还好看一点,化妆技术差,可真难看,怪里怪气的。其实,化妆技术最好的就是我。最美的人不是化妆化出来的,而是笑。我是研究心理学的,我这可不是书呆子式的研究,而是研究活生生的现实,我是通过观察,特别容易看到的就是人的脸。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哪怕这个人脸并不好看,奇怪的是他一笑,好像变了一个人,笑的时候真好看啊,过一会儿他没笑了,又真难看。所以我培养你们欢喜就是在给你们做高级的化妆,假如你们能笑,你们自己就是自己的高级化妆师。 人的脸常变,微笑时最好看 而且一个人的脸啊,经常会变,你仔细观察,不笑的时候就不是笑脸,生气的时候是生气的脸,冒火的时候是冒火的脸,有时候像呆子一样,傻乎乎傻乎乎又是一个脸,所有的脸以微笑时最好看。 现在国内受国外的影响,老太太皮皱起来去美容院把皮拉拉直。(众笑)其实这是很笨的,如果皮绷紧了,你没办法笑了,笑全靠肌肉跟皮肤的运动啊。老是这个脸,就跟死人差不多:这个脸怎么不会动的啦? 众生都喜欢看一张笑脸,不能以苦脸凶脸去度众生 我因为经常在想这些问题,想想自己也觉得好笑,自己笑笑,也是生活的乐趣嘛,每天笑三次身体健康。每个众生都喜欢看一张笑脸,没有一个众生喜欢看你苦脸凶脸。咱们都是发菩提心的人,都是发心要度众生的人,首先要学会笑。 以前我女儿,在一个宾馆里找到个工作,一开始要培训,培训头一天我问她:“你们今天学什么呀?”她说:“第一课就是学习怎么微笑。” 清早来拜年,我送你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欢笑 所以你们修意乐加行的就要学会怎么笑,一笑人就年轻了,有句话嘛:笑一笑,十年少。(众笑)你们常说我说法的时候脸就像小孩那样,我总是笑嘻嘻说法的。你们青年组同学今天一清早跑到我这儿来拜年,(众笑)我也没有给你们什么礼物,最好的礼物就是我引得你们哈哈大笑,笑笑就长命百岁了,用不着吃什么保健品,真正的笑要来自心里,心里要有欢喜心。 世俗人对东西起欢喜心,修行人对众生起欢喜心 一般众生很少修对人起欢喜心,世俗上的人愚蠢颠倒,只去修对东西欢喜,这个东西他很喜欢,就花了钱买回来,其实这种人很笨。还有的人,去相亲了,打扮得漂亮啊,特别是衣服,非常时髦漂亮。奇怪,你这么做是不是叫人家注意你的衣服啊?你衣服漂亮,他就欢喜。娶老婆是娶人呀,又不是娶衣服,既然喜欢这件衣服,干脆到时装公司买一件挂在墙上每天看看欢喜欢喜,作他的老婆好了。(众笑)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烦恼少人欢喜,姿态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处 要你这个人使人家欢喜才是真的欢喜呀。哪种人能使人欢喜啊?烦恼越少人家越欢喜,烦恼越多人家越讨厌,所以你们要使人人都喜欢你,就要学习一点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生活里运用,都可以表现在事相上。咱们举一个例子,小姑娘,非但妈妈喜欢,连爸爸也喜欢,因为你们女孩子有个特点,姿态比较多,(众笑)上海人叫“发嗲”,(众笑)北方人叫“撒娇”,骨头软,全身会扭的啦。(众笑)可要做到恰到好处啊,扭几下就可以了,你老是扭来扭去扭个五分钟还扭不完,爸爸就要讨厌,“够了够了”。(众笑)所以度众生,要使众生欢喜,别忘记了要学般若智慧,那样你在度众生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 盐多成苦,好话多成拍马屁,一执着,表现不出般若智慧 比如,一碗汤没味道,放了一点盐,就觉得味道好,愚蠢的人,抓了一大把盐放进去,奇怪,盐是好东西,怎么反而变苦了?太多了!说好话说得太多,变了拍马屁,有的人能拍得进,有的人可拍不进。所以欢喜要有所调剂,但是不能执着,执着了你就表现不出般若智慧。因为性空所以经常缘起,你一执着,你就空不了,缘起就少了,好比有的人非常聪明伶俐,所谓叫八面玲珑,打个比方,这个人就是修性空缘起修得好。 弥勒菩萨修慈心三昧,他每时每刻都在给众生快乐 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他修的是慈心三昧,慈就是与乐,三昧就是定,他在给众生快乐的时候心就定在慈心上,也就是说他的慈心从来不退,每时每刻,他都定在慈心上,他一颗心每时每刻都在给众生快乐。因为他心里有慈悲,所以脸上的笑就非常自然,心花放在脸上嘛。 笑不能假装,心里欢喜,就是培养笑的标准 假如你说:“老师,你给我培养培养,你看,我这个笑标准不标准啊?”你要我怎么说呢?“你笑得眼睛成了一条缝了,稍微再张开一点,嘴巴有点歪了,稍微再摆摆正。”你就要冒火了,“学笑这么难学啊?”所以我只给你一个原则:心里要欢喜。真正培养你的不是我,而是你旁边的人。无论谁,你一见面就送一个笑脸。深圳图书馆那一年特地请我去讲一课,就讲四个字,“未言先笑”。 可是不能假装的笑,你要对这个人起欢喜心,那么你未说话前就会出现一个笑脸。不能假装。人家看见你,问你一句话,跟你握握手,“小王啊,你去哪儿”,你想:要未言先笑,我现在要回答了,先笑一笑,“嘿嘿”。(众笑)所以你们实在太笨嘛,我只好再说说明白,见脸就笑。也不要做得太过分了,这个人刚刚走过去,嘿嘿,(众笑)他又不要跟你说话,你笑什么呀?再说也不能在人的背后笑啊,又不是讥笑人家。(众笑) 你们昨天不是说谁是“阳光女孩”吗,意思就是,这个笑要像阳光那样灿烂,太阳光哪有学来的?装来的?只要心里每时每刻都欢喜,你这个脸自然会笑的。 菩萨给众生的乐是法乐 那么欢喜从哪儿来?弥勒菩萨给众生的乐,到底是什么乐?这要说说清楚,菩萨是以法度众生,菩萨给众生的快乐并不是世间上所说的快乐,而是法乐,是让每个众生都法喜充满。你们今天拿来四十几本本子,要我写两个字,签个名,写些什么?想来想去今天年初一恭贺新喜,所以我签了“法喜”两个字。要学弥勒菩萨样,使每个众生都法喜充满,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法喜充满,否则你笑起来太别扭了。现在什么时代了?今天我们能够听到佛法,而且能够听到圆满的佛法,那真好比中了头奖了,你还不高兴。 ——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1.29 提要: 我们这儿没有吃喝发财的欢喜,却比任何地方都欢喜 别看有的地方,年初一,大家高高兴兴,其实有的人表面上高兴,他有苦说不出啊。年初一到寺院里烧头香,一张门票,几年前是五十元,现在可能要几百元了吧?有的地方请你吃顿饭,圆桌面,素鸡、素鸭、红烧狮子头,素黄鱼、素排骨,这个也挺好笑,其实这不是真的鱼,都是洋山芋做的,可是吃的时候从来不说,“这个洋山芋做得好吃。”都是这么说,“这个素排骨真像排骨一样,(众笑)这是真的鱼味道”,结果口里吃素,心里吃荤,那还不是跟吃鱼差不多?仅仅是口里不吃心里吃呀。吃完了,“每个人交五十元”“啊?”(吃惊状)(众笑)肚子里却有说不出的苦啊。据说一个寺院的素食馆,十年前春节,一条素鱼价格已经卖到一千元了。咱们这儿从不搞这一套,咱们也从来不说:今年发财啊。可咱们这儿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欢喜。 咱们的幸福来自天天法喜充满 社会上的人看见年轻人一笑,有的人心里就想:油腔滑调;看见老年人一笑,心里就提高警惕:老奸巨猾;(众笑)看见中年人一笑:笑面虎。咱们这儿一笑,个个天真烂漫,恢复童子相。要知道,咱们今天的幸福快乐来自咱们天天法喜充满,这才是菩萨真正需要的微笑,也是菩萨真正给众生的欢喜。 修意乐要修欢喜,修明业果也要修欢喜 所以你们不仅是修意乐加行的要修好欢喜,修下士法也要修好欢喜。下士修法特别要修好明业果,一个欢喜的脸就种下欢喜的因果,一个苦恼的脸就种下苦恼的因果,因为人的表情都来自于心,你对人露出什么样的脸,你心里就种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种子。 要断烦恼首先要学会满心欢喜 你们修中士法断烦恼,真的学会满心欢喜,你还有什么烦恼?所以要断烦恼的人首先要学会满心欢喜。 有人说:“你别怪我,你看他这个人就是一个烦恼样子,是他影响了我,我怎么笑得出来呢?”你真笨,做生意的人都懂,来了一个顾客,他总要笑嘻嘻,因为有生意好做了。从来也不会让顾客来到你这里,看你一张烦恼的脸,顾客就是上帝呀,有生意做还不高兴吗?那还做什么生意啊? 同样你要断烦恼,来的人假如他在起烦恼,你就给他一个愉快,帮助他转变一下。修行不在众生里修又到哪去修?断烦恼不在众生里断又到哪儿断?众生没有烦恼还要你去度吗?难道要凡夫去度阿罗汉?笑话! 我们在修见人欢喜,有些人却在修“见鬼欢喜” 现在有些人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要修见人欢喜,很多人却在修见鬼欢喜,而且天天修,忙得不得了,哪个鬼上门了,来做丧事了,欢喜了。 上士修“自苦他安乐”把眼泪往肚里吞,微笑送别人 上士修法更加要修欢喜,叫自苦他安乐。有人想:“自苦”,我自己苦得这个样子,我还笑得出来吗?(众笑)你要修“眼泪往自己肚子里吞,微笑送给人家”,要度众生嘛就得那样,气量要大,所谓大肚能容啊,不管他是哪一号人,不管他骂我畜生也好,骂我小狗也好,骂我乌龟也好,骂我怪老头也好,我都笑嘻嘻笑嘻嘻,大肚能容嘛,骂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他骂出口的时候,这个声音就飘掉了,骂一声最多一秒钟,骂完了就没了,声音已经空掉了,你的肚子里还不空,一生气要气三个月,岂不是自找麻烦?你生了气才是笨蛋呢。(众笑) 而且骂起人来有许多都是好话,是最最亲热的话呢,比如骂你“小鬼”,从前干革命的队伍里“小鬼”是最亲热的称呼;夫妻之间骂起来,“冤家啦”,这可不是骂人,这是情话,“冤家找到我了”,就是你爱上我了,气他干什么呢?上海人骂起来:赤佬。我的解说“又红又老”,这是尊称呀,你是又红又专的老前辈。 要以法上的原则,让众生走上大乐道 提要: 一切无相,又何必执相,打掉了牙齿,舌头也倒霉 一切无相何必执着,执着就有相,有相就有生死。因为有相才有分别,有分别才有气恼。你去骂一个像个傻瓜那样的人,他总是朝你笑嘻嘻,人家说:这个人怎么傻乎乎的啦?“他本来就是傻瓜。”所以,济公要装疯,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你们也装装傻瓜好了。济公每天笑嘻嘻“帽儿破鞋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破了他还要笑嘻嘻,所以我们要知道快乐从哪里来?快乐从什么都不计较来。如果你一计较你自己就倒霉。人与人之间每天相处,就好比舌头跟牙齿,每天相处,你计较什么呀?牙齿把舌头咬疼了,你计较,“我的舌头疼是牙齿咬的,只有一个办法,把牙齿拔掉”(众笑)牙齿拔掉了,当然牙齿不会咬舌头了,可还不是你倒霉? 跟同学们闹矛盾了,疼一会就好了喽,是不是?而且牙齿也有帮助舌头的时候啊,牙齿不嚼东西,你光用舌头也吞不下去啊。 要以法上的原则,让众生走上“大乐道” 所以我们给自己的愉快,给众生的快乐都要根据法,依法上的原则使大家法喜充满。以慈心来给众生的快乐,首先就是给众生人天乘的快乐,再就是出离乘的快乐、菩萨乘的快乐,最后咱们要引导众生个个成佛。到了成佛才是大乐。我们今天走的道路,大家都知道是“菩提大道”,菩提大道是什么道?菩提大道就是大乐道。如果你总是“苦恼人”,你走的道路叫“大苦道”,大苦道走到哪里去?走到三恶道去。(笑声不停) 希望我的话能留在你们心里 今天是年初一,因为还要拍照,你们拍照是留在纸上,希望我的话留在你们心里。今天大家都欢欢喜喜,恭贺新喜,从今天开始大家发发愿,走上一条大乐道,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道路,好,就讲到这里。(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也在人间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
·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下生来到娑婆世界成佛
·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也在人间
·文殊菩萨在帮助弥勒菩萨快快成佛
·外道自称是弥勒下生,其实都是凡夫中的骗子
·好人中有菩萨,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萨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2)
弥勒菩萨与众生广结欢喜缘
·修行人学菩萨行,也并非是大菩萨
·六道里都有大菩萨,所以我们对众生都要起恭敬心
·有菩萨转生金毛狮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杀生有罪过,杀菩萨罪可不得了
·山门口的弥勒菩萨实是布袋和尚,传说他是弥勒菩萨应化
·弥勒菩萨与众生广结欢喜缘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3)
要随时随处为众生说法
·云游四海走江湖,要随时随处广结善缘,为众生说法
·弥勒菩萨坐山门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为师要严,严了还要慈
·修菩萨法,第一个就是修欢喜
·修苦恼的人也修不成一个苦恼佛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4)
世俗人对东西起欢喜心,修行人对众生起欢喜心
·我们订的规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则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谁能笑,谁就是高级化妆师
·人的脸常变,微笑时最好看
·众生都喜欢看一张笑脸,不能以苦脸凶脸去度众生
·清早来拜年,我送你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欢笑
·世俗人对东西起欢喜心,修行人对众生起欢喜心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5)
弥勒菩萨修慈心三昧,每时每刻给众生法乐
·烦恼少人欢喜,姿态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处
·盐多成苦,好话多成拍马屁,一执着,表现不出般若智慧
·弥勒菩萨修慈心三昧,他每时每刻都在给众生快乐
·笑不能假装,心里欢喜,就是培养笑的标准
·菩萨给众生的乐是法乐
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6)
咱们的幸福来自法喜充满
·我们这儿没有吃喝发财的欢喜,却比任何地方都欢喜
·咱们的幸福来自天天法喜充满
·修意乐要修欢喜,修明业果也要修欢喜
·要断烦恼首先要学会满心欢喜
·我们在修见人欢喜,有些人却在修“见鬼欢喜”
·上士修“自苦他安乐”把眼泪往肚里吞,微笑送别人
·一切无相,又何必执相,打掉了牙齿,舌头也倒霉
·要以法上的原则,让众生走上“大乐道”
·希望我的话能留在你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