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0)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6 男女间要保持距离, 提要: 两人说话不讲方言, 你们居士在我这儿学法,初来的时候都不适应,现在习惯了,心情就很舒畅。为什么我们要求这么高?我们是向出家人学习,这是指真正的出家人,假和尚不算数的。 男众跟女众都要遵守纪律,连打电话也要说普通话,不准说方言,至少也是在推行普通话吧,也是好事嘛。还有一层道理,说方言别人听不懂,谁知道你讲些什么? 有的人调皮,一等到紧要关头就讲方言了。要防止用方言在电话里跟女朋友谈恋爱,还要特别防止犯罪的人、邪教分子混进来。 还有,出门必须两个人。男同学在特别情况下还可以开许,女同学必须两个人,这也是保护,万一一个人半路中暑昏倒了呢?还有一层意思,有的人一个人出去,到外面去打公用电话谈恋爱。你来佛门就必须遵守佛门的规矩,在我们这里不准谈恋爱,要保持佛门的清净。 佛门里很多是非, 我们是真正在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做,有些人表面上是说信佛的,背地里竟然会说我们闲话。我们好心的规定,两个人一起出去互相有个帮助、照顾,他说是“监督”。 咱们在清净寺的时候,来过小偷,治安关系,咱们装了铁门,她又说闲话:“里边是一道铁门一道铁门,很难进得进去。”还有的人说闲话,“连宿舍的窗门都用木板钉起来了”,哪有这回事?今天佛门里很多是非,就是被这些人嘴巴不负责任地乱说造成的。 今天我们能按释迦佛的教导依教奉行,把戒律持起来,恢复佛门清净,功德无量。 比丘的手不触女体,比丘尼的手不触男体, 昨天给你们讲了“往来履锋刃”,今天要讲“伸手触斩砍”。比丘的手不能碰着女体,比丘尼的手不能碰到男体,最好连衣服都不要碰。如果你碰到了,自己好好检查,是起害怕的感觉、惭愧的感觉?还是起舒服的感觉? 至少要起惭愧的感觉:要责备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应该起害怕的感觉,当手碰到了女体的时候,就像刀把我手砍了那样的痛苦。 佛弟子见面应以合掌为礼, 佛弟子见面是双手合掌,表示恭敬。这是佛教的礼节,也是印度的风俗,因为释迦佛是印度人。其中还有道理:避免接触。比丘见到比丘尼、女居士乃至社会上的女众,只能合掌,不能握手。如果你一握手,触到女体就犯戒;同样,比丘尼看见比丘以及男居士、社会上的男众,也只能合掌,不能握手。握手是社会的礼节,不是佛门的礼节,佛门的规矩要细致得多。 男女间要保持距离,靠近了,最好要后退几步 有一年,我的小女儿在四川隆莲法师的铁像寺学法,我去看她,临走我跟铁像寺的当家,也是隆莲法师的徒弟告别一下。 我是居士,习惯了,总是上前两步说话,结果我上前两步她退后两步。(众笑)起初我没有发觉,我也不明白,我再上前两步,她再退后两步。这次我警觉了,不敢再往前走了,可能出家人戒律上规定男女之间要保持距离。所以真正的出家人对戒非常重视。 居士对世俗上人应按世俗礼节表示尊重 在家居士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路上碰到女科长,女科长伸手跟你握手,你一合掌说,“阿弥陀佛”,那你很不礼貌。在社会上生活,就要按照社会的礼节、社会的风俗,这是对社会上人的尊重。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1)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6 居士不断正YIN,断邪YIN, 提要: 居士不断正YIN,断邪YIN, 作了夫妻能不握手吗?结婚了还两个人分床睡,明天就闹离婚,所以在家居士只断邪YIN,不断正YIN。什么叫邪YIN?比如说外边养女人,从前叫“姘头”,现在叫“二奶”。(众笑)现在这种丑恶的事情还变成了时髦。 扶老是好,姑娘就不必扶了, 有的男的非常不好,他一下公交车,就站在车门口,表现热情,下来一个就扶一下,“你走好走好。”老头子老太太,你扶扶也算是好事,年轻小姑娘,他也去扶她干什么?“走好,走好。”你自己走走好!(众笑)人生的路不要走邪了。这种事虽然不算邪YIN,至少也不清净。还有人看见漂亮女的,人家没有意思跟他握手,他也伸出手来,那么人家不好意思,只好伸出来,好像碰到了皮很舒服似的。 还有的人握手时间特别长,舍不得放;还有的人表示跟你特别友谊似的,握得很紧,握得你几乎要哇哇叫;还有的人握了手,在你手上摩摩。(众笑)佛教是净化人心,如果佛门出现这种现象,佛门就不清净。所以你们男众居士看见出家女众,赶快让路;女众看见比丘来了,赶快站在旁边,相隔要有距离,以免碰到。 “以戒为师”不可只当书法挂, 佛门的客厅里,常挂有“以戒为师”,书法写得很好,但仔细观察,这个地方却没有戒。出家人的戒我不懂,我只听说除了戒以外还要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真的做到了,这样子跟释迦佛也差不多。可是现在小和尚走路两只手晃呀摇呀,(众笑)还是离远一点,别晃到你的手了。 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 我是一分为二,好的也讲,不好的也讲,好的要表扬,不好的要警惕,全面教育。 有一年我在成都昭觉寺,有一天黄昏,我到比丘的寮房里去办理财务的事。听到他们谈话,一个比丘问:“如果有一个女的抓住你的手不放,你怎么办?”另一个说:“很简单,我把自己手砍掉,这只手不要了!”因为不清净。 所以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如果他是性子猛烈,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众笑)可能他回寮房把自己手砍掉了,那你害了他。如果他对戒律不重视,你握他手,他还笑嘻嘻:“你好你好。”你使他背了罪过,是你促使他犯戒。 一个比丘和一个比丘尼怎能同住? 竟有一个比丘跟比丘尼住在一起,而且比丘尼还跟比丘打架,(众笑)还扯衣服,(众笑)能碰不到吗?(众笑)我是劝她赶快去忏悔,实际上忏悔也忏悔不清净。 有些女居士为了表示亲近,去拉比丘手, 还有一年,我在上海龙华寺门口,忽然来了一辆小汽车,下车的是一个大和尚。旁边这些大和尚的皈依弟子,都是女居士,一拥而上:“师父师父。”有的握手,有的人握手臂,有的人拉袖子。我就走过去“哇”一声吼,(众笑)“你们全走开!”她们吓一跳,以为我是佛教协会的。(众笑)我说:“你们女居士可以碰师父的手吗?”我就是这个脾气。 年轻时有一次我在福建福州,住在居士家里,有一天吃饭请来一位师父,那些女居士可忙了,有扯师父衣服的,有握师父手的,个个表现亲热,“师父,这儿坐,这儿坐。”这就是不听佛法的危害,只知道拨念珠,也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罪过,我是很害怕的。所以对在家居士要教导,否则他不懂法,背了罪过还以为自己在亲近师父。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2)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6 烦恼危害了家庭, 提要: 男居士不可独宿尼寺,亦要避免为比丘尼作推拿 我年轻时,苏州有些比丘尼知道我会推拿治病,一个比丘尼腰疼,一定要我推拿,把我吓坏了,她们开导我:“看病可以开许。”我也不敢。说:“那么你在我衣服外面推。”我还是不敢。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旁边有个女学生,我说“你去推,我叫你怎么推,你就怎么推”。 男居士不准许一个人住比丘尼庙里,寄宿一个晚上都不许可,这叫独宿尼寺,戒律里不允许的。同样,女众也不准一个人住在男众的庙里。 “不说四众弟子过”不等于不教育四众弟子 菩萨戒里有一条:不说四众弟子过。现在这句话被某些人利用来扰乱佛法,你一指出佛门的腐败现象,有人就说你“说四众弟子过”。要说明白“不说四众弟子过”,不等于不教育四众弟子。如果你在教育四众弟子,你不指出错误,那成了宠爱,怎么叫教育? 每部佛经都在指出佛弟子曾经发生的种种错误,我今天指出种种佛门里已经发生的错误,这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 烦恼危害了家庭,都起源于不学佛法不断烦恼 在家居士有夫妻关系,佛是许可的,可是要听法,要持五戒,也要断烦恼。如果在家居士不懂佛法,自己起烦恼,后果非常可怕,是烦恼使你和家庭成员都受到危害。而这恰恰起源于你不学法、不断烦恼,这种事在夫妻中经常发生。 丈夫被砍,还不是由于当初的拥抱 报上看到:有一对夫妻,丈夫经常怀疑妻子在外面另有所爱,只要他一起怀疑,就打妻子,其实没这种事。开始妻子忍,后来也灰心了,受不了,就出去打工,目的是离开他,别再受他虐待了。结果跟外面男人有了勾搭,后来被丈夫发现了,她不承认,丈夫就打,打到后来她只好承认,确实有那么回事。她想这个地方不行,又换了一个地方,又一个男人跟她好起来了,又给丈夫知道了,又是打啊。她对丈夫更加灰心了,也不想活了,要跳河自杀。丈夫就把她拖回家,又是一顿打。 她动了瞋恨心,我想死你都不给我死,你不让我死,我就不让你活。后来她雇佣一个杀手,叫他把丈夫杀死,杀手开口要二十万,先付一半,事成以后再付一半。这个女的凑来凑去只凑了三万块,可是她的情夫给了她七万块,她更觉得情夫好。这个杀手有她丈夫的照片,房门钥匙,开门进去,马上在丈夫身上连砍七刀,后来给公安局抓住了。 据说后来丈夫请求法院,不要判她的罪,理由就是当初是我不好。 对贪瞋痴不自我约束,后果就不好 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身手触斩砍”,连砍七刀,还不是当初你抱着她、握着她的关系,如果你当初跟女的不结婚,能出家好好当个比丘比丘尼,哪会有这回事儿?联系到你们在家居士,结婚可以,要好好学佛法,断烦恼,别贪瞋痴一来了,不自我约束,后果就不好了。 吉祥如意来自智慧 佛同意居士结婚是因为居士觉悟不够,你在家也要学佛法断烦恼,夫妻一起修,形成佛化家庭,那也好嘛。 过日子要过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就要听法、要断烦恼,吉祥如意是来自智慧。 今天讲到这儿。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3)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进了佛门应抓住学法的缘, 提要: 新同学来听法能令大众欢喜,亦即令如来欢喜 这一次讲四根本戒的摄修,大家都发欢喜心。而且每天都有新同学来,新同学来令我们这么多同学更加欢喜,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所以你们来听法功德无量。 闻法修行靠的是福报与因缘 新同学有来小住的,也有来常住的,来的目的就是听法,哪怕听了几天法,也是结了个法缘。我们今天还有福报,能听到法,也是我们过去世常结法缘的缘故。通常说,我们进佛门是跟佛有缘,实际上是跟法有缘。进佛门目的是为了修行,修行要靠缘,没有缘你是修不起来的,所以缘非常重要。 进了佛门应抓住学法的缘,更要使法缘不断增上 常有居士问我,修行怎么修?修行首先要有缘,我们前辈子有这样一个因缘,今辈子获得人身,进佛门来学法,那就应该抓住这个缘,还要创造条件使这个缘不断增上。 缘就是条件,修行必须创造修行的条件,好比盖楼房,材料、图纸、人工都要具备。如果你条件差,盖盖停停,可能拖了十年都盖不成。我看到路边有的楼房,盖了一半一直停在那里,只有一个外壳,没墙没门也没窗。 修行以人为本,即使科学不发达,万里长城也造起来了 你想楼房盖得快,就必须努力把条件创造好。虽然现在科学发达,可还是以人为本,人如果不抓,楼房还是盖不起来;人一抓,即使当年科学不发达,万里长城也造起来了。 修行人被贪瞋痴迷惑,以生命时光去换取名利,值得吗? 我们作为修行人必须要创造修行的条件。很可惜,很多修行人不是在创造修行条件,却忙着创造世间上发财、成名的条件,这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时光。你是一个佛弟子,难道这点觉悟也没有吗?都是被贪瞋痴所迷惑,一辈子尽干这些愚蠢的事情。值得吗?对得起你自己吗? 修行本来不困难,因法缘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难 为什么末法时期修行极其困难,有人回答:因为是末法时期──等于没回答。有人回答:因为末法众生业障重。业障在哪里,他又回答不出来。有说“因为我经常生病”,不生病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来学法修行?修行本来不困难,因法缘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难。好比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去盖楼房,结果四面砖头一砌,成了坟墓堆。 修行困难不在于业障, 不知道法你怎么修行?好比学生唸了几年书什么也不知道,对得起爸妈,对得起自己吗?能成才吗?所以末法时期修行困难,不在于业障,不在于烦恼,也不在于钝根,而在于你本人。事在人为,法缘不足,为什么不努力创造法缘呢?即使受邪师邪说的蒙蔽和影响,你也应该抽点时间来听听佛陀说的正法呀。越不听法越不懂,越走邪路越转不过来,形成恶性循环,这是自己害自己。将来不光是毁灭自己法身慧命,整个佛教事业也会葬送在这种人的手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4)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圆满 提要: 如今佛门里的拜金主义,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也影响了佛门,如今佛门出现怪现象,许多寺院卖门票,吃饭住宿全要钱,还有小卖部卖香烛,有的价格简直是暴利里的暴利,可是这种地方人特别多,价越提高人越多,有的地方连听经都要付钱。佛门种种怪现象也造成了佛弟子修行上的法缘不足。我们这儿就不卖门票,没有小卖部,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听经非但不要钱,而且特别欢迎你来听。 环境造成了法缘不足,佛弟子不学法,造成了末法时期 称为法缘,这个缘应该在法里,如果这个地方富起来了,可是没有法,这叫财缘,不叫法缘。要法缘具足,必须要双方配合,我们天天讲经说法,想修行学法的人应该发心,不管路程多远,事情多忙,也要常来听法,至少也要忙里抽空来听法啊。 法缘不足就致成修行困难,没有法什么也没有。有些人受中国佛门历史上的影响,喜欢搞片面,学跟修分家了。有人主张要修,可是不肯学法,不学而修那是盲修瞎练。这种种情况形成了末法时期,所以末法时期是末法时期的众生造成的,不是必然会存在的。比如一个人长大以后,不是必然会做小偷,做小偷是他自己造成的,当然也离不开环境影响,他在小偷的堆堆里交朋友,不变小偷才怪呢。 说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对错, 那些主张修而忽视学的人,常会说:“修行要成就,全靠修,学来学去都是语言文字能成就吗?”没有语言文字,你什么都不会有,佛讲法四十九年,还不是语言?佛弟子把佛讲的法开会结集,用文字记载下来成为今天的经书,还不是文字?没有佛讲法的语言,没有经典上的文字,什么也没有! 说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对错,你不明白法义,好的事情做不来,错的事情经常做。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圆满 佛教传到中国,形成了宗派,有的理论研究得很好,可从不修禅定,成了纸上谈兵,即使你会画,画饼也不能充饥的;有的专门打坐;还有的研究戒律;可是都认为自己宗派是圆满的,戒定慧都具足。 拿戒来说,你受戒持戒,本身就是戒。戒持得好,心里有决定不杀不偷的决定心,遇到容易犯杀盗YIN妄的境,由于持戒的力量,心不牵动,这就是定。持戒是为了弃恶从善,想修行成为贤圣僧,这就是慧。这么说也有道理,我们不能轻易否定这些道理,但是照这么说,禅定就不必修了,讲经说法也用不着了?这就有排斥法的嫌疑。 后世的众生,很长年代以来,有人只修禅宗的一心禅,不修次第禅,但次第禅是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呀! 如今难得听到有讲法,大都主张只要一句样样不要,这就把法扫地出门了。因为这种种原因就致成了末法时期。 应该戒定慧都要学都要修,才叫圆满。片面中强调圆满,仍然是片面。正好像法师讲的:你只持戒不修定没有慧也会有成就,这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你光修定不持戒、不听法,也会有成就,这是定的成就。你光听法不修定、不持戒,也会有成就,你讲经说法,能讲得好,没讲错,可以弘扬正法,这是你的慧成就,但都不是戒定慧的圆满成就。 要证果成道,就得学圆满的法,不搞片面 圆满中仅取其一,能证阿罗汉果吗?如果光靠戒就能断尽烦恼,那么佛何用讲定讲慧?你只有戒的成就,戒定慧不具足,你能成佛度众生吗?这样就把佛法搞紊乱了。要学圆满的法流,戒定慧都要具足,不搞片面才行。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5)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摄修就能保护自己 提要: 如今佛法懂得少,书写得多,大都在抄来抄去 致成末法时期,还有一个因素,如今很多人对人写的书看得太多了,哪有时间来听法?这些书又不是佛讲的,写书的人懂得极少,大都在抄来抄去。 很多书错误百出,还插进了邪知邪见, 更糟糕的是,很多书里边错误百出。别人看不出来,懂佛法的人就能看出来,这些错误往往都是出在大名鼎鼎的人身上,有的被称为佛门泰斗,当然我不说谁,我只要把法讲清楚就行了。还有更糟糕的,利用讲法,插进了很多的邪知邪见,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苍蝇当黑木耳吞, 比如说,眼光明亮的人一眼就看清楚面条里有两只苍蝇,眼光不明亮的人会以为是黑木耳,照样吞下去,还说:好吃好吃。讲经说法要根据佛的话来教育众生,离经一字就是魔说。佛一再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讲的人名望高而相信他的话,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识那里去听闻正法, 听法要到善知识那里去听,不能到恶知识那里去听,恶知识讲法往往带有恶法。也不能听无知识讲,无知识只会讲讲因果报应,吃素念佛,这些内容人家早就知道了,佛法听不到,你就得不到法上的利益。 不明白法,就会对人盲目崇拜,大都只听人话,不听佛话 听法就是让你明白法,要明白,就要广大地讲,使众生明白得深,明白得细。明白了法才好修行,明白了法,心中就有面镜子。现在人不明白法,盲目崇拜,只听人话,不听佛话,以人话为准则,以为祖师大德讲的都对。其实祖师、大德、大法师也是人,连阿罗汉果也没有证到,难免有错,你怎么可以不听佛话,去信人话呢?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 我们讲四根本摄修,目的就是叫你明白这四条根本戒。有很多佛弟子对戒不明白却也去受戒,受了戒又不学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有人说受戒有功德,你也应该知道犯戒有罪过,修行怎么能随随便便、糊里糊涂的?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摄修就能保护自己 为什么有人觉得持戒不容易啊,因为他懂得太少。比如你要保护自己,古时候打仗要穿盔甲,现在叫做防弹马甲。(众笑)所以要注重外围的保护,外围保护越坚强,敌人越难攻破,你里边的一切也越容易稳得住。学习四根本摄修就是让你把这四根本戒能修得起来,来保护自己。佛这么爱护我们,大慈大悲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法,佛弟子为什么不肯学呢? 四根本对出家人要求比较高,居士能学一学,也是福气 四根本摄修的要求比较高,基本上是对出家人说的,居士能学一学,也是我们的福气。无论做到多少,对自己的利益都很大,但是在家跟出家条件不一样,在四根本戒上也得有点区别。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6)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对四众弟子要求各不相同, 提要: 戒对四众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众YIN戒第一 如果出家人把戒放宽到在家居士的水平,这个戒不清净的;如果对在家居士的要求像出家人那么高,居士也做不到啊。所以佛法是辩证的,别解脱戒对四众弟子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我们都要修行,都要尽量对自己要求高一点,这一点是相同的。所以有许多地方要求比较高,居士能够学一学也好,做到有功德,做不到也无罪过。因为四根本摄修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所以YIN戒放在第一。 因男女接触会起爱心, 上次讲到“身手触斩砍”,今天讲“受物捧刀轮”。比丘在接受女众供养的时候,要记住这句话,免得因男女的接触起爱心,由爱发展到YIN欲,比丘在接受女众供养的时候,就要像捧着刀轮那样恐怖,刀轮一转,手掌割裂,手指割掉,要怀着这么恐怖的心。 出家人对人对物爱心不断,生死了不脱,菩萨不可掉在贪瞋痴里 哪怕比丘受男众供养,也应该记住这句话,免得你对这个东西起了贪心。出家人无论对人对物爱心不断,生死了不脱。修菩萨法的人更不可以掉在贪瞋痴里。密宗有些修法是以毒攻毒,目的不是发展贪瞋痴,而是去断贪瞋痴。我们今天离的水平都没有,哪有水平修密宗? 比丘不触女体,比丘尼不触男体,偶尔碰到也不清净 比丘尼在接受男居士供养时也应该这样。为什么要那么严肃?除了会引起你对东西的贪心以外,还容易碰到对方手。比丘不能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碰到了算不算犯戒,我可不敢说,因为我是居士,不能看比丘戒,至少不清净吧。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三恶道吗? 如果你真有修行功夫,碰到了,你心一动也不动,有几个能做到?别以为当时没感觉,明天回忆起来,也会胡思乱想,所以众生很容易下三恶道。不懂得修行,光是烧香拜佛,能避免你下三恶道吗?连出家都不能打保票,何况是居士?所以对自己要求不高,随随便便,简直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凡是胡闹开玩笑的人,心情都很轻松,等下了三恶道,你的心情就不轻松了。 女居士有供养,师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给他,这是戒律的关系 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事情,我五二年进了佛门,就喜欢听经,清定上师在上海常讲经,我常去听。有一次清定上师要出门,走到门口,有个女居士要供养清定上师,清定上师不拿,我在旁边,就叫我拿。那时我也不懂,等我拿了,清定上师说:你给我。(众笑)现在我懂了,这样子男女的手就不会碰到,免得一碰到就会有触觉。 供品吃了得加持, 后来我五四年和大众上五台山,我们几个年轻人在上山的路上碰到两位比丘尼,身体棒得很,年纪也很轻,其实我们比她们年纪还要轻。她们看见我们这么年轻上五台山修行来了,心里欢喜,就给我们东西吃。(众笑)年轻人都是贪吃的,(众笑)不过男孩子好一点,女孩子想吃想得厉害。我发现你们今天分的供品太少,你们应该估计到这些小姑娘心里会有意见。(众笑)我一看供桌上还有这么多供品,至少饼可以分掉,(众笑)说到底佛菩萨不吃的。(众笑) 其实这些供品,你给孩子们吃,佛菩萨更高兴,你们不懂心理学。(众笑)比如世间上买给奶奶吃的东西,奶奶偏要给小孙子吃,大人说:小孩子别吃,这是给奶奶吃的。奶奶听了就不高兴,奶奶给小孙子吃比自己吃还要高兴啊,这是爱的关系。佛爱众生犹如独生子,我这是启发你们,要爱每个同学。 但是分的供品也别太多了,(众笑)吃供品是给你欢喜一下,不要吃出贪心来,那就不好了。从前一位法师,很讲究修行,他以前的夫人到他面前礼拜,法师脸就严肃了,说:拜可以,别拜出夫妻的恩情来了。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7)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接受供养要有平等心, 提要: 五十年前,五台山比丘尼路上给我们吃东西, 你们听得高兴了,我再把话说回来。(众笑)这两位比丘尼,她们给我们东西的方式很特别,真是我有生以来头一次看到,(众笑)所以到今天还没有忘记。(众笑)她们把吃的东西用纸包了从地上滚过来,(众笑)也是为了要保持清净。我听说从前出家人,女的来供养他,他手不拿,指指桌子:你放在桌子上。没有桌子,他就把长袍的衣服拉起来,“你放在这儿”。(众笑) 能恢复佛门清净,功德无量 可是仅仅过了五十年,佛门的风气大变样,非但没有这样做,还大起贪心。有一次我们见到一位大和尚,居士们排了队顶礼,递上红包包。中间有个年轻的女居士来顶礼,说:“师父,你好吗?”他就站起来跟她握握手。 所以我们能恢复佛门的清净,恢复修行人的清净,功德无量。 出家人称福田僧,应以大悲心接受供养 我们供养出家人,要以恭敬心、清净心供养,真正的出家人依戒依法讲究修行,不会贪图你供养的钱物,他是以大悲心接受你的供养,为的是替你培福。 有些出家人不贪财,也不肯接受供养,世间上人赞叹他清高,在佛法里看就不恰当。比丘是福田僧,你不接受供养,怎么为众生培福啊?他有理由,“我福气太差,接受了供养就要消耗我的福气。”哪怕你接受了供养,福气有所减少,但是众生福气增长了,你应该要有菩萨心肠。 比不可希望他人供养,接受供养时不可起分别心 所以世间上的清高跟佛门的崇高大不一样。佛门要依佛法,接受供养是悲心关系。过去有的师父不受供养,居士们还要求他拿下来:“师父慈悲,为弟子培福。”现在几乎是以贪爱心希望别人供养,还起分别心,供养大,脸上笑;供养小,笑得有点不自然;再少,他不笑。要不笑都不笑,要笑都笑,分别心这么大干什么! 出家人接受供养要有平等心, 从前我在能海上师身边,上师总是一张慈悲的脸,你供养再多,他也不说你一句好话,供养少,他也很慈悲,修行人就应该这样,要有平等心嘛。因为我在能海上师身边,受的影响很深,所以预先给你们打个招呼,你们无论供养什么,我都用来办佛教事业,我是脸无表情的,因为习惯了。你为了自己培福,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也不会说“你是大菩萨”。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8)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出家人不随便进居士寮房, 提要: 以来路不清净的钱作供养,出家人不应接受 有一次能海上师在北京开会,我去供养,用红纸包了,上师在翻译经典,也没注意,就叫侍者师收下来,也不跟我说什么话。 第二天我又去了,上师脸色不好看,我有点紧张,难道我干错了什么事?他开口问我:“你昨天供养我的钱,哪里来的?”(众笑)还要查问,因为我那时很年轻,这么年轻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我就回答:“我劳动来的。”“喔,劳动来可以。” 如果说“搓麻将赢的”,“不要!”(众笑)因为来源不清净,哪可以随随便便接受人家的供养?小偷的钱你也接受,强盗的钱你也接受,那不是分赃了吗?(众笑)整天拨念珠的人,也应该要懂得修行。小偷也会拨念珠:求菩萨保佑,警察别来抓我。(众笑) 出家人与居士结缘,如果是为了盼居士供养,这就成了邪命 你们可能要问,出家人跟我结个缘,可不可以拿啊?要看结什么缘,比如师父给你一串念珠、一本经书,这是法缘,是可以的。既然是结缘,你供养不供养都是可以。 现在有句话流传得非常广,“出家师父的东西不能白拿,要供养的”,如果说为了让你供养,跟你结个缘,这叫邪命。 以结缘方式来得到供养,总有点不如法 一九六一年,我带着五个月的儿子去北京见能海上师,住在唐居士家。有一天来了一个出家人,他看见我们很喜欢,就给我们一串念珠,我拿了十元钱供养他。这个出家人又说:“这孩子归依过没有?”我说“已经归依了。”“我再给他取个名字叫‘十来’。”我也不知道“十来”啥个意思。这一次我不拿钱了,怕他再给我取个名字,再拿十元钱。不是我不肯供养,总觉得有点不如法。 出家人不随便进居士寮房, 有一年宝华山的当家找到我,要我去主持隆昌寺僧伽培训班,附近的居士们也来听我讲法,哪怕来几天,听听法也好啊。 有一天有个居士来送开水,胸前别了一个圆形的纪念章,说是一个出家人结缘的。这些女居士都是我学生,住在一起。我就去查问:“他是个出家男众,他走进来,你们为什么不跟他说‘师父,这是女居士寮房,请你不要进来’?这东西你说是结缘的,你们给钱了没有?”她们说:“我们听说出家人给东西要给钱的,所以我们七个人商量,每人给他十元钱。”其实这个东西他是在小卖部买的,一元钱一个。后来这件事情给当家知道了,当家说:“马上叫他走。” 佛像只能供,不能挂,佛弟子对佛菩萨应有恭敬心 还有更糟糕的,有一年我去深圳办禅定班,住在学生家里,学生跟我提两个问题:她到外地求法没求到,结缘的东西倒拿回来不少,有的是挂在头颈里的观世音菩萨像、阿弥陀佛像之类。她跟我说:“老师,这些像挂在头颈里,我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只好脱下来供在佛堂里。”我说:“对,佛像不能挂,只能供。” 搞出这些名堂来,弊端很多,这些像你是挂在衣服外面还是挂在里边?挂在外面,人家一看是佛像,要顶礼,那就朝你顶礼了?挂在里边,佛菩萨都是清清净净的,贴着你的皮肉干什么?你上厕所要佛陪你上厕所?说“挂在厕所门口”,(众笑)叫佛给你看门?你走路,佛像不停的晃动,佛时刻都在定中,你使他跟你动!还有你晚上睡觉咋办?让佛睡在你身上?尤其你是女的,合适吗?那你翻身咋办?你睡在佛身上!说“睡觉时,我取下来放在旁边的小几上”,那么佛成你的守护神? 佛弟子做出来的事,怎么对佛菩萨一点恭敬心都没有。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59)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8 我们烦恼还没有断得好, 提要: 出家人送女居士手镯不恰当, 第二件事情,那次去,本想向师父求点法,“你想求法啊?某某人,拿两本书给她看看。”仍然没听到法。因为她作了大供养,师父送她一个玉镯。当时还戴不进去,旁边女居士说师父给的,一定要戴,硬是塞进去。(众笑)她越想越不对头,问我:用什么办法把它脱出来?我也没办法,(众笑)除非把它敲碎。 按照传统,送这种东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妈妈送给女儿,一种是情人送的礼物。出家人给女居士送这个东西合适吗?何况佛弟子需要戴手镯吗?戴了还不是增长世俗臭气?这些我不讲你们不知道。 居士定婚可以接受男方的礼物, 当然对居士要求没有这么高,你们要结婚、谈恋爱、找对象,送礼物在世俗上都是许可的,你和男朋友定婚了,他送给你一个金戒指,这也是许可的。可是,你不要再接受别的男朋友金戒指了,(众笑)将来没好结果的。 朋友送礼、请客往来,他起烦恼,你也起烦恼 现在风气不同了,有的女的以男朋友多为荣,还炫耀这是我这个男朋友送的,那是我那个男朋友送的,人家送你没有目的吗?你又不能像孙行者,拔几根毛一吹,变了五个猴子。除非你把自己劈成五段,再去应付五个男朋友。 也不要随便接受人家的请吃饭,请你吃饭的人不是没有目的的。请来请去,必然多生烦恼,他会背后嘀咕,“真不够朋友,我上次请他吃一顿,花了两百五十元,他这次请我只花了一百五十元,尽占我便宜。”他起烦恼,你听了也会起烦恼。 别以为送礼会增加友谊,亲家也会变冤家 送礼也没好处,有人结婚,亲戚送他一块当时算是很名贵的礼物,叫“尼龙”台布,现在不值钱了。(众笑)那个送的人常跟别人说:“他结婚,我送了他一块尼龙台布,价值二十五元啊。”这个话传到他耳朵里,他就不高兴了,“我又没有叫你送,送了以后还尽说这个话。”别以为送礼能增加友谊,亲家会变冤家的,现在亲家、朋友变冤家的有多少? 头颈上、手腕上都挂上了链条, 尤其是不要送挂在头颈里、挂在手腕上的金链条,难免使人想起京剧里的“苏三起解”。 讲个故事,有个小偷去偷东西,主人家养了一只猴子,小偷黑暗里看见两个圆圆的发绿光的,他吓坏了,以为是鬼,扭转屁股想跑。(众笑)猴子跳上去一抓,抓住小偷头颈上挂的金链条。所以挂了金链条容易被人家抓住喔。 行骗往往从一支烟、请吃饭开始的, 要知道社会上的行骗,都是从送东西开始的,从前有句话,犯罪的都是从递支烟开始。现在富了,一送就得两条,据说高级烟一条要一百五十元,请吃饭就一千元,难道这些都没有目的吗? 送东西还容易引起贪爱,因为都是挑好东西送的。 我们这儿有条纪律,男女之间不准送东西,哪怕一支笔也不准送,送东西是输送感情。我们烦恼还没有断得好,男女间一生感情非常可怕。 社会上作风不正的老板搞女人,第一步就是送东西培养感情。男女谈恋爱,都是从感情开始。所以希望你们遵守好这条纪律,不要赠送礼物,生日蛋糕也不许送,要送就大众每人一份,供众。只供他一个,难免会使人以为你对他有意思。 掉进爱河的修行人,都在毁灭自己法身慧命 提要: 女孩子容易多情,只要关心一次, 感情危险到什么程度?从前有个男的,长相非常难看,可是就有一个女的喜欢他,因为产生了感情。因为男的对这个女孩子关心了一次。女孩子有个特点,容易多情,回去以后经常心里会冒出来,冒出来感情就沟通了,哪怕长得不漂亮,有了感情也会要。 感情能使人变好,也能使人变坏, 感情这东西很厉害,能使人变好,也能使人变坏,特别容易使人是非观念模糊,非常可怕。从前有个小孩被狼叼走了,父母去找,总算找到了,半边脸已经被狼咬掉了,还活着。做妈的总是慈悲,抱回来养大了。人人看见他半边脸都害怕,只有骨头没有肉。也娶了一个媳妇,女的说,“我本来根本没这个意思,这种人谁要啊?后来跟他相处多了,慢慢感情起来了,也同意了。” 掉进爱河的修行人,都在毁灭自己法身慧命 你们都是年轻人,都在修行,都有伟大的理想,要广度众生,不要掉在爱河里毁灭自己。所以要严格的防卫,要做到男女之间不送礼物,也不输送任何温暖的语言。 在大众里修行,不搞个人关系,凡有供养,均需公开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假如一个居士看到你冬天衣服少,特地买了一件衣服送给你,可不可以要?如果你不需要,就交公;如果你确实需要,你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公开,一定要通过纪律部门,通过办公室,不能搞个人关系。今天讲到这儿。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靠近了,最好要后退几步
·两人说话不讲方言,不准单独一人外出,这些都是佛门规矩
·佛门里很多是非,都是有人不负责任地乱说造成的
·比丘的手不触女体,比丘尼的手不触男体,不小心碰到了,也应像手被
斩砍那样痛苦
·佛弟子见面应以合掌为礼,握手不是佛门的礼节
·男女间要保持距离,靠近了,最好要后退几步
·居士对世俗上人应按世俗礼节表示尊重
不准单独一人外出,这些都是佛门规矩
都是有人不负责任地乱说造成的
不小心碰到了,也应像手被斩砍那样痛苦
握手不是佛门的礼节
不要把丑恶的事情变成时髦
·居士不断正YIN,断邪YIN,不要把丑恶的事情变成时髦
·扶老是好,姑娘就不必扶了,礼节是尊重对方,握手时心要清净
·“以戒为师”不可只当书法挂,比丘戒以及威仪、细则做到了,形象即
与佛同
·女居士不要去抓比丘的手,要防他会把这只不清净的手砍掉
·一个比丘和一个比丘尼怎能同住?还吵架打架,忏悔也难忏悔清净
·有些女居士为了表示亲近,去拉比丘手,还扯袖子、挽臂膀、推着请
师父就座,却不知罪过
不要把丑恶的事情变成时髦
礼节是尊重对方,握手时心要清净
比丘戒以及威仪、细则做到了,形象即与佛同
要防他会把这只不清净的手砍掉
还吵架打架,忏悔也难忏悔清净
还扯袖子、挽臂膀、推着请师父就座,却不知罪过
都起源于不学佛法不断烦恼
·男居士不可独宿尼寺,亦要避免为比丘尼作推拿
·“不说四众弟子过”不等于不教育四众弟子
·烦恼危害了家庭,都起源于不学佛法不断烦恼
·丈夫被砍,还不是由于当初的拥抱
·对贪瞋痴不自我约束,后果就不好
·吉祥如意来自智慧
更要使法缘不断增上
·新同学来听法能令大众欢喜,亦即令如来欢喜
·闻法修行靠的是福报与因缘
·进了佛门应抓住学法的缘,更要使法缘不断增上
·修行以人为本,即使科学不发达,万里长城也造起来了
·修行人被贪瞋痴迷惑,以生命时光去换取名利,值得吗?
·修行本来不困难,因法缘不足、不懂法,所以困难
·修行困难不在于业障,不在于烦恼,不在于钝根,在于你不懂法
不在于烦恼,不在于钝根,在于你不懂法
·如今佛门里的拜金主义,以及出现种种怪现象,都致成了修行人的法缘
不足
·环境造成了法缘不足,佛弟子不学法,造成了末法时期
·说法就是要你明白是非对错,不明白法义,好的事情做不来,错的事情
经常做
·戒定慧缺一,即使有成就也不圆满
·要证果成道,就得学圆满的法,不搞片面
以及出现种种怪现象,都致成了修行人的法缘不足
不明白法义,好的事情做不来,错的事情经常做
·如今佛法懂得少,书写得多,大都在抄来抄去
·很多书错误百出,还插进了邪知邪见,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苍蝇当黑木耳吞,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识那里去听闻正法,恶知识带有恶,无知识不懂佛法,也无利益
·不明白法,就会对人盲目崇拜,大都只听人话,不听佛话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受了又犯,说受戒有功德,但也应该知道犯戒有
罪过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摄修就能保护自己
·四根本对出家人要求比较高,居士能学一学,也是福气
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恶知识带有恶,无知识不懂佛法,也无利益
受了又犯,说受戒有功德,但也应该知道犯戒有罪过
出家众YIN戒第一
·戒对四众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众YIN戒第一
·因男女接触会起爱心,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众供养时要心怀恐怖,受物
如捧刀轮
·出家人对人对物爱心不断,生死了不脱,菩萨不可掉在贪瞋痴里
·比丘不触女体,比丘尼不触男体,偶尔碰到也不清净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三恶道吗?随随便便,简直拿自己法身慧命开
玩笑
·女居士有供养,师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给他,这是戒律的关系
·供品吃了得加持,分多些大家欢喜,可别贪吃起贪心
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众供养时要心怀恐怖,受物如捧刀轮
随随便便,简直拿自己法身慧命开玩笑
分多些大家欢喜,可别贪吃起贪心
接受供养是用来办佛教事业
·五十年前,五台山比丘尼路上给我们吃东西,用纸包了,地上滚过来
·能恢复佛门清净,功德无量
·出家人称福田僧,应以大悲心接受供养
·不可希望他人供养,接受供养时不可起分别心
·出家人接受供养要有平等心,接受供养是用来办佛教事业,你供养大,
也不说你是大菩萨
用纸包了,地上滚过来
接受供养是用来办佛教事业,你供养大,也不说你是大菩萨
结缘不能搞成变相贸易
·以来路不清净的钱作供养,出家人不应接受
·出家人与居士结缘,如果是为了盼居士供养,这就成了邪命
·以结缘方式来得到供养,总有点不如法
·出家人不随便进居士寮房,结缘不能搞成变相贸易
·佛像只能供,不能挂,佛弟子对佛菩萨应有恭敬心
结缘不能搞成变相贸易
男女间输送感情,非常可怕
·出家人送女居士手镯不恰当,女居士戴了手镯还不是增长了世俗臭气
·居士定婚可以接受男方的礼物,但不要再接别的男朋友礼物了
·朋友送礼、请客往来,他起烦恼,你也起烦恼
·别以为送礼会增加友谊,亲家也会变冤家
·头颈上、手腕上都挂上了链条,使人想起了京剧“苏三起解”,也容易被
猴子抓住
·行骗往往从一支烟、请吃饭开始的,我们烦恼还没有断得好,男女间输送
感情,非常可怕
女居士戴了手镯还不是增长了世俗臭气
但不要再接受别的男朋友礼物了
使人想起了京剧“苏三起解”,也容易被猴子抓住
我们烦恼还没有断得好,男女间输送感情,非常可怕
·女孩子容易多情,只要关心一次,感情就沟通了,对方长得难看也会要
·感情能使人变好,也能使人变坏,特别容易使人是非观念模糊
·掉进爱河的修行人,都在毁灭自己法身慧命
·在大众里修行,不搞个人关系,凡有供养,均需公开
感情就沟通了,对方长得难看也会要
特别容易使人是非观念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