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文殊愿
文殊愿(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南无归依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提要: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今天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我们就讲一讲在文殊菩萨圣诞里应该怎么样发愿。修文殊法的同学最后的成就是成就文殊十大愿,你成就了文殊十大愿,你就成就了文殊菩萨的功德,也就是自成本尊了,那时你跟文殊菩萨没有两样,这就叫“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 文殊菩萨的行为在文殊十大愿里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发了愿,要圆满这个愿,就要有行动。你按照文殊菩萨的愿去学去修,你就圆满了文殊菩萨的种种功德,到了这个水平你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只有一个,可是文殊菩萨化身无其数,要不然大菩萨怎么度得了千千万万众生呢?我们一般知道,度众生要靠佛法,可是佛法总要有人讲啊,没有人讲,众生不懂也修不起来,那怎么能了生死啊?没有法是度不了众生的,要懂法就要靠善知识来给众生讲法。每位大菩萨都有百千万亿化身,这些化身就是给千千万万众生讲经说法,引导众生出离生死,引导众生快快成佛的。我们修文殊法的同学,都应该学文殊菩萨的榜样。 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他是以大智慧去广度众生。众生接受了大智慧的教育,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一个大智慧的善知识总是引导众生走菩提大道,从菩提道上脱离生死轮回,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发大心决定能得大果报。 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辩才 这次不是跟大家讲文殊十大愿,时间没那么多,这次讲的也是我们应该发的愿,也叫文殊愿,就是刚才你们唸的这一段,头上四句就是“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我们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先要来一个小成就,然后再来一个大成就,小成就就是得到智慧辩才。所以这里发愿,希望文殊菩萨给我作加持,使我在修习文殊法的时候能够得到智慧辩才。 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 智慧辩才你求是求不到的,不管你想证果,想成就佛道,乃至方便法门愿生他方净土,你求都是求不到的。可是初进佛门的人,你不用一个“求”,他不好懂,众生有个牢固的习气,他是有所求,他一辈子生活在有所求里,所以你加一个“求”字,他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可是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的法义,也就是佛法的真理,是无所求。为什么叫你无所求?因为你不可能得到什么。因为不可能得到什么,所以你要无所求。 文殊愿(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 提要: 因缘不具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的忙 佛法是缘生法,因缘条件不具足,你即使有所求,也出生不了啊。有人求发财,求了一辈子没有求到。今天我出去散步,有人告诉我,路边土房子里一对老夫妻,是全村最穷的。听说他们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也都是穷得不得了。谁不想求富啊?他们就没有求到。 说:“有的人求到了,他现在有一百万。”他也没有求到啊!你去问问他,他的目标不是一百万而是一亿呀!有人求长寿,如今七八十岁就算长寿,即使一百岁老寿星,他求两百岁也没有求到,听说古代有长寿到八百岁的,你如今还能求得到吗? 有人求儿子,到医院里去检查,或者男的有病,或者女的有病,或者男的女的都没病,就是不生孩子,这在医学上不好解释。有人请来一尊送子观音,天天烧香天天求,求来求去也没有生儿子。第一期企业家禅定营就有这么一个老板,他来问我,我说“因缘不具足,观世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忙啊。”比如说,今天我喉咙疼,疼得口都张不开,你拼命求我讲点法,你也求不到嘛,因为缺少一个因缘:我喉咙病没好。要把喉咙病治好了,才能说出话来。所以我就跟这个年轻的老板说:“你缺少一个中阴身投胎的因缘。生孩子不是父母没病就能生得出来,要有中阴身来投胎啊。为什么你今天生不出孩子来,因为还没有一个中阴身愿意做你的儿子。”他听了这个话就明白了。本来咱们在草地上修完禅定,各人把自己的坐垫拿回去,他把坐垫顶在头上,一路走一路喊:谁愿意做我儿子啊? 因缘具足,不求也出生,这叫自然显现 因缘具足,你不求他也会出生,这叫自然显现。将来证阿罗汉果、修成登地菩萨,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求不到的,只要因缘一具足,一刹那就成就。修是把不具足的因缘修成具足。开智慧要开智慧的因缘具足,登菩萨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乃至于开悟,都要因缘具足了才行。这个人因缘不具足,人家说他开悟了,懂佛法的人看看他,一点都不像,真是说说罢了。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开悟有理悟证悟,理悟不过道理通达,要证悟,也就是确实证到了这个境界,才起了生死的作用。古代开悟的人,历史上记载的也不少,可是没有说明白他是理悟还是证悟。还有一种,也不是理悟也不是证悟,去抄人家几句开悟的话挂在嘴巴上,这叫假悟。真正要理悟必须要通过闻思修,你佛法都不懂怎么悟?又悟什么?你懂了还要自己一再一再思惟,想通了,你就悟了,这就叫修。悟也是修来的,能海上师说:再再思惟曰修。你说,“我听得少,所以想的范围有限,想深深不了。”那你要多听啊。常有人问:修行怎么修啊?佛说得清清楚楚,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没有证悟,不了生死;不断烦恼, 即使你想通了,乃至你从一个法能悟一百个法,你没有证悟仍然不了生死,因为你是理悟。理悟仅仅能使你从钝根转为利根。可是你不断烦恼,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不断烦恼就等于你不修啊。断烦恼才叫修行,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最多你像一位很能讲的演说家。会讲也会修,有学也能证,这样才叫善知识。一位善知识比佛学大辞典殊胜得多,佛学大辞典没有讲出一点修行的经验,善知识在修行,他累积自己修行的经验来给你做指导,那样才起作用。 众生好争辩,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种种功德, 现在末法时期佛门有种风气,知识分子总喜欢在理论上翻跟斗,非但会讲而且特别喜欢争辩,可是他很多的谈吐表情都是在卖弄自己。病态心理学着重于人格缺陷,人格缺陷中有一个表现,就是好表现自己。佛法称这种人叫“炫卖”,炫示自己种种功德,就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一个真正善知识,不管是谈吐还是辩论,都没有傲慢心,他是以慈悲心为你解答问题。 文殊愿(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 提要: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显现,悲智圆满即成佛 所以我们佛门修行要无所求,当然你一动不动,天上也不会掉下大饼来。什么叫自然显现?花是自然开的,从来不需要人工帮忙。如果你加一点人工上去,你是大笨蛋了。花刚刚开一点点,你去把花瓣剥开来,那不是帮反忙了吗?修行不是修这个,修行是叫你条件不具足的时候,努力去培养条件、创造条件、弥补因缘中的不足。悲智圆满就成佛,假如你确实修到悲心圆满、智慧圆满,你承认不承认自己已成佛都没有关系,你不承认你也是佛,佛不过是个称号呀。再比如说,你和孩子断绝父子关系,不承认是他爸爸,你还是他爸爸呀。无论你怎么断绝关系,孩子还是你的孩子,有血统的,一化验就化验出来。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所以我经常跟你们说,修禅定要无所求。有所求就是世间法,有所求就是旁门外道。外道也修禅定,那是世间禅,世间禅连出离生死都不可能。为什么称世间禅?因为他们跟世间上人一模一样都是有所求。比如说,从前气功风行一时,气功是外道,特别表现出有所求,求特异功能、求得气,还经常偷人家的气,他们不叫偷气,叫采气。小偷也不承认自己是小偷,报上报道:超市里抓住一个小偷,说:这件衣服就是你偷的。他说“我不是偷的,我是拿的。”和气功界说的:我不是偷气,我是采气,还不是一样?这么卑鄙的心态能成菩萨,能成佛吗?连生死都了不脱。因为这种卑鄙的心态就出现在他的烦恼上。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前五度, 讲到小成就,我们要成就文殊菩萨的智慧辩才,“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这是自然显现出来的。你假如问我:老师,你看我什么时候开智慧?你都不知道我能知道吗?好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孩子,我能知道你什么时候生孩子吗?往往你已经开了智慧,你还不知道你开了智慧,可是你一切都起了变化,这是真开智慧。不根据你嘴上说,也不根据你自得其乐,是根据你的变化,所以一切都是自然显现。从前老修行有句话:只要天天耕耘,何必管秋后的收成?我们修菩萨行的人,通过精进波罗密、通过禅定波罗蜜、通过前五度,你自然就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假如你不修禅定,你把《大般若经》从头背到底,乃至你会讲,你也出生不了般若智慧,因为你跳掉一个环节:禅定波罗蜜。你讲得再好也不过是理悟啊,了不脱生死成不了佛的。 再讲一个故事,也是说明是自然显现。我爸在的时候,第一个孩子是男的,第二个孩子仍然是男的,他很想要一个女孩子,第三个孩子又是男的,第四个孩子还是男孩子,你说求得到吗?所以我爸就把我打扮成小姑娘,梳长辫子,穿花裙子,还教我唱歌跳舞。等到我妈又怀孕了,我爸死了,第五个才是个女儿。因缘成熟了,你不求它也生出来。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门里受了不好的影响, 学文殊法的大成就就是最后一句: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文殊菩萨的行为就在他的十大愿里,愿我也能做到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那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萨一模一样了,你不是文殊菩萨谁是文殊菩萨?有人对此有点想不通,不是因为佛法太高了,是因为在佛门里受到不好的影响。你听到法就等于饮了法乳,怎么会变成这样,因为成份差了,好比奶水的成份太差,所以孩子养得没力气没精神。如果奶水里有毒,孩子吃了这个奶,全身有毒。 文殊愿(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 提要: 众生心里的毒随时随刻会产生,因为众生都在贪瞋痴烦恼里 这个毒是从心里来的。心有毒,奶水里就有毒。现在科学家证明,良好的心态就会产生良好的激素,不良的心态就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激素,所以现在科学家提倡要做好事,要有颗好心,这种心态对你本人身体健康有利。妈妈冒了火了,这时最好不要给孩子喂奶,因为奶水里有毒。众生都在烦恼里,随时随刻会冒火,所以这种毒素随时随刻会产生,有的虽然不冒火,跟冒火也差不多,看见人不欢喜、经常呕气、动嗔恨心,背后老是说人闲话,说出来的话总是妒忌、讽刺、挖苦、恶口,这种人要短命的。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 说了那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修行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你身心不断在改善,智慧不断在提高,烦恼不断在消除,这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佛是讲因缘所生法,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这是因,将来成佛是果,中间还有一个缘,因要通过缘才能成就果。好比一粒种子,不会马上变苹果,必须要种下泥土,给它阳光、水分,它才会慢慢的开花结果。缘特别重要,我们修行就是修一个缘呀。 人缘好,生活也愉快, 讲句俗话,这个人人缘很好,他的生活也会愉快。这个人人缘不好,经常怄气——你们不妨仔细看看那些脾气坏的、固执、顽嚣、死不买帐、喜欢跟人抬杠子、逆反心理、经常怄气的,他是胖的还是瘦的?老是在怄气,人会胖起来吗?吃胖不算稀奇,要心宽体胖那才好啊。 你们做学生的经常关心我瘦了胖了。瘦就瘦呗,胖就胖呗,这么关心干什么?何必着相,你能无相不好吗?你说我最近胖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胖的,饭越吃越少,怎么会胖起来?可能是因为每次讲法我都是高高兴兴讲的,法喜充满的缘故吧? 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具足, 一切都是自然显现。你们好好修自己成就的条件,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要具足,哪儿有这么殊胜的条件?你到这儿来,这儿法缘具足。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因为我们的法流不属于某一个宗派。每个宗派都说自己法是圆满的,那么何必再有第二个宗派?圆满了还需要有第二个吗?当初释迦佛讲的法是圆满的法,根本没有宗派,宗派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搞出来的。听说中国佛教有十大宗派,十个宗派加起来圆满不圆满?我也不敢说。要一个人学十个宗派,还要把它们并起来,矛盾的地方还要协调,多麻烦啊,你何不一开始就学一个圆满的法呢?有人常问我们是什么宗派,回答他:“我们弘扬释迦佛圆满的法,没有宗派。”他又想不通。所以能海上师就说:要问我们什么宗派,就说是大般若宗。因此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宗初祖。其实大般若一切圆满,还有什么宗派?方便说说呀。 学圆满的法流,果报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圆满 我们学圆满的法流,将来的果报就是成佛,只有圆满的法才能使你成佛。 有一种想法:我开始学一点方便法门,慢慢再修成圆满。其实一切法门的方便在圆满法流里全具足,你可以按照圆满法流的次第去修嘛。而且你修宗派,你可以达到这个宗派的圆满,不是佛那样无上正等正觉的圆满。例如戒定慧必须具足,缺一个就不叫圆满。如果你问:我只修戒,能不能成佛?你能得到戒成就,但不能成佛,因为你缺定少慧。你专修禅定,你能达到定成就,达不到成佛圆满。专修慧,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缺戒少定,也不能达到成佛圆满。因为你不是戒定慧的圆满。比如持戒的,他会讲戒律,不会讲禅定,可能也不会讲经;修禅定的,他只会讲禅定,可能不会讲戒讲慧;讲经法师,他可以讲这部经那部经,要讲戒他必须要自己学过戒。不学戒不持戒,戒都不懂怎么讲戒?就拿法相来说,理论非常好,能把法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他不会禅定。要像释迦佛那样,戒定慧具足,这才叫圆满。 文殊愿(5)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 提要: 戒定慧圆满,能得解脱,能成佛, 我们是圆满的法流,我们天天讲戒定慧,修戒定慧,这两天我们又在抓规章制度,种种纪律,要一步一步提高,我们禅定内容越修越多,我们的讲经说法天天在讲。戒定慧一个都没少,你将来非但能解脱,还能成佛,因为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今天有这么一个风气,一听到圆满的法就畏难,总想求方便简单。每个法门都有方便,可是方便不能离开法呀。你要方便可以在圆满的法流里求得方便。如果是片面的方便,仍然叫片面。而且简单有欠稳当,如果简单能够有大成就,那又何必有四十九年教法?例如速成班的水平能跟大学水平一样吗?找工作也难得多。 发了菩提心又怀疑自己能成佛,岂不推翻因果了吗? 还有的怀疑自己,说:“像我这样能成佛吗?”那你唱唸时又何必唱“悉发菩提心”?你发了菩提心也成不了佛,你发它干什么?你又何必讲要修六度万行,那不是矛盾吗?你修的也是大乘法门,一提到成佛,连想都不敢想,难道有了因没有果啊?这不是推翻因果了吗?这就是你在因果中间的缘上,接受了跟发菩提心成佛有抵触的影响,所谓:“末法时期了,都是钝根、业障深重、苦恼。”这种话听多了,听的人心里竟然都承认:我是脑膜炎后遗症,我是傻瓜、白痴、低能儿,我大脑一半球。你是修大乘法门的,这些话不是把大乘的精神冲掉了吗?使释迦佛的弟子成不了小狮子,个个变成躲在灶洞里的煨灶猫,到底有功德还是有罪过啊?所以必须扫除这种思想,大乘佛法才能弘扬得起来。 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应该受人打击, 有时候,咱们说了一些符合大乘精神、充满雄心壮志的话。在世间上说雄心壮志的话,人家还鼓励你,说你真有志气,在佛门里反而受打击:“你这么傲慢!”我们反对傲慢,同样,我们也反对自卑。说这种话的人不要说佛法不懂,连傲慢跟自尊都搞不清楚。水平这么低,还是少说话,免得背罪过。傲慢是傲慢,自尊是自尊,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 修大乘法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 再举个例子,受菩萨戒的时候,师问你:汝是菩萨否?就是你今天受了菩萨戒,你是不是菩萨?你必须回答“我是菩萨”,那么你得戒;如果不回答或者回答“我不是菩萨”,你不得戒,菩萨戒白受。也不能回答:你们都是菩萨,我是凡夫。把菩萨大雄大力的精神全部推翻,这叫大乘吗?这叫自卑!一个修大乘佛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自己承认自己是凡夫、是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菩萨戒哪会容许你这么说话? 刚刚已经摇铃了,我这也算是开场白,只好稍微再延长一点时间,第一段话总要让我讲个几句。(笑声) 文殊愿(6)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提要: 大菩萨都是悲智圆满,所以文殊菩萨亦称“大悲尊”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大悲尊指的就是文殊菩萨。我们习惯上称文殊菩萨是大智慧,观世音菩萨是大慈悲。你假如要救苦救难,就求观世音菩萨;你假如要求智慧,就求文殊菩萨。这是方便说说,要不然众生头脑糊涂:菩萨这么多,不知该求哪一个?其实文殊菩萨悲心智慧圆满,观世音菩萨也是悲心智慧圆满,等无差别,因为他们早就成佛了,他们是倒驾慈航,化现菩萨来帮释迦佛度众生,成了佛还有分别吗?好比学校里有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他们在大学里数学物理都很好。如果说数学一百分,物理五十分,大学也毕不了业。今天当老师是凭自己的愿,这个说:我愿意教数学,那个说:我愿意教物理。或者看情况,数学老师有了,我就当物理老师;物理老师有了,我就当数学老师。菩萨只要教化众生,当什么都可以。这么一说你们就明白了,观世音菩萨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圆满,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圆满,所以这里称“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萨,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这位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众生的愚痴颠倒而成邪慧, 菩提心怎么出生的?从大悲心出生。你对众生没有慈悲心没有同情心,就更谈不到度众生成佛了脱生死。智慧从哪里出生?也离不开大悲心。我们将来为什么能够成就大智大悲?因为每个众生都有慈悲心,都有智慧,仅仅众生的悲心漏洞很多,心量也不大。你要修到成菩萨成佛,就要弥补弥补漏洞,心量放放大,把小悲变大悲,对众生救苦救难,从生活上的救济提高到法上的供养,让众生脱离烦恼,了脱生死快快成佛。众生本来就有智慧的,可是这个智慧非但太小,还混杂了很多愚痴颠倒,愚痴颠倒也会变成邪慧的。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这是一个规律嘛,怎么说不可能呢?怎么说是傲慢呢?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要使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登菩萨地,乃至成佛,那必须要靠智慧。要以极遍智,也就是极其广大,广大到遍布这样的智慧,才能够使众生证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法身遍虚空,你这个智慧也必须要遍布一切。 为什么现在佛门里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 文殊菩萨既是大悲,又是极遍智,所以能够扫除众生心里的愚痴黑暗。那么为什么现在连佛门里的佛弟子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呀,尤其听不到圆满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 今天我也是尽量深入浅出地讲,你们即使有点听懂有点听不懂,也好嘛,因为明天还要给你们继续讲下去,所有的好事不可能靠一个早晨完成。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文殊菩萨圣诞日
相好光明以自严 众等至心归命礼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 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
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 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
任何时中或欲见 及有少许欲问者
于所怙主妙吉祥 愿无障碍常得觐
十方虚空尽边际 有情普利修习故
文殊如何所行为 愿我行为亦如是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辩才
·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
文殊菩萨圣诞日
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因缘不具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的忙
·因缘具足,不求也出生,这叫自然显现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没有证悟,不了生死;不断烦恼,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
·众生好争辩,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种种功德,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
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
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
文殊菩萨圣诞日
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显现,悲智圆满即成佛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前五度,自然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
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门里受了不好的影响,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
没力气了
自然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
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没力气了
文殊菩萨圣诞日
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众生心里的毒随时随刻会产生,因为众生都在贪瞋痴烦恼里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人缘好,生活也愉快,脾气坏的人是吃胖的,心宽体胖才好啊
·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具足,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
·学圆满的法流,果报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圆满
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脾气坏的人是吃胖的,心宽体胖才好啊
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
文殊菩萨圣诞日
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戒定慧圆满,能得解脱,能成佛,因为佛四十九年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发了菩提心又怀疑自己能成佛,岂不推翻因果了吗?必须扫除卑劣的心,大
乘佛法才弘扬得起来
·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应该受人打击,我们反对傲慢,也反对自卑
·修大乘法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
因为佛四十九年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
必须扫除卑劣的心,大乘佛法才弘扬得起来
我们反对傲慢,也反对自卑
文殊菩萨圣诞日
·大菩萨都是悲智圆满,所以文殊菩萨亦称“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萨,他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众生的愚痴颠倒而成邪慧,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为什么现在佛门里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尤其听不到圆满
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
他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尤其听不到圆满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